正文 第二百九十三章 攻破相川城(二)(1/2)

两次集火,兴汉会的部队直接在相川城的城墙上打开了一个三米多宽的缺口。不过,兴汉会的步兵们并没有开端进攻,而是持续护卫者炮兵们。炮兵持续进行设计,不在集火一个区域,而是往两边扩大。等到将缺口扩大到六米宽的间隔时,他们才在步兵的护卫下,慢慢地前挪两百米,接下来,他们要把这面城墙的城防火炮给敲掉,然后才是步兵们进攻的时候。

韦明没想到自己还高估了自己手下的炮兵,持续打了三发炮弹,炮弹储备量都下往了五分之一,居然只有一门最大的红衣大炮被打中。红衣大炮炮管涌现了明显的凹陷,尽对无法持续应用了。不过,这面城墙上,依旧还有九门大大小小的火炮。由于这面是面对大海的,所以火炮数目最多,就是为了防止有敌人从海上过来。

韦明只能冒险,让他们持续推动一百米,到了城墙外六百米的间隔。这个间隔,恰好城墙上的火炮可以发威了。相川城的这些火炮,都是些老货,加上东瀛人并不是对每种火炮都摸透彻了,保养有点不好,炸药也不行,所以他们的有效射程均匀就在七百多米。七百米的间隔,恰好让所有火炮都可以开火。韦明不是不知道危险,不过他知道肖林之前就想到的策略。

恰好现在有能力施行,那就是随时做好移动筹备。重拳系列改良到现在,全部炮架都是钢架子,轮胎都是橡胶轮胎。假如不放下铁柱固定,两个人都能轻松地推动。韦明亲身带着八个人,各自看着城头上一门火炮的装填情况。等到火炮完成点火,已经没有措施重新瞄准后,他们就会通知相应区域可能被攻击的火炮,炮兵们就会立即推动火炮离开。

也不需要离开太远的间隔,只要稍稍阔别蓝本的区域就可以了。前装火炮的精度是很差的,韦明专门让火炮分队聚在一起,就是为了吸引敌人的火炮,要是不动,敌人火炮是有很大几率打到里面打到他们的火炮的。不过这一动,火炮射出的炮弹就落空了。一队火炮走开,其它组的火炮依旧在射击。这也是东瀛人的前装后炮发射一次需要的时间不少,要不然根本就来不及。

这也是韦明他们的无奈之举,他们毕竟不能自产重拳系列火炮。一门门炮,都是他们用人口或者价格从肖林手里换取的。除非是他们有了牢固的财源,能够在公司的赞助下建立起相应的兵工厂,他们才敢和敌人面对面地对战。不过,就是这样,他们也在这场设计竞速当中获得了成功。他们付出了一门炮炮架的轮胎被打掉的代价,全灭了这面城墙上的九门火炮。

固然一个个炮兵都是一副狼狈不堪、大汗淋漓的样子,但是最少没有人受到重伤,也没有人逝世往。步兵开端排成方阵推动,再次在离城墙一百五十米的间隔停下。由于这次战斗的第二目标也是练兵,韦明就在这个极限间隔上让战士们对城墙上的敌人进行射击。实在这伙新兵当中只有一小部分人有这个能力,但是再走进了,就要遭到敌人的铁炮射击了。

东瀛人的铁炮由于口径宏大,威力比较强,兴汉会战士身上的钢板防弹衣并不必定能够防御住它们射出的子弹。倒是弓箭,他们已经可以疏忽了。兴汉会战士身上的钢盔和改良后将手脚都给笼罩住的钢板防弹衣能够掩护他们免受箭矢的伤害,毕竟他们以后重要的对手是满清,满清大部分人都是应用弓箭的,他们的弓箭技巧也是发展到了巅峰。

清朝人弓箭都能防御住,就不要说是东瀛人的弓箭了。毕竟他们已经转移了方向,把研究重点放在了火器上,而不是弓箭上。本身这些长枪足轻也不是专业的弓箭手,一个合格的弓箭手,轻则可是要练习一年以上的时间。他们也就只能一起大规模抛射,根本就无法进行平射。由于他们不会瞄准,平射根本就射不到人。

可是抛射下来,都会被战士们钢盔给弹开。头盔里面的海棉缓冲层也会把冲击力卸往大半,不会由于震击对战士的头脑造成什么伤害。要是一不警惕打到了面部,面部的高能塑料防护罩也能挡住箭矢,就是两次过后,护照就会破碎。所以,兴汉会的战士在敌人射箭时,立即就会低下头。弓箭手射击是非常耗费体力的,还有那些拉弓弦的手指,也会被勒得非常疼。

对于这些长枪兵转过往的弓箭手,耗费就更要大了,尤其是这些人连护指都没有完整找全,只有一部分人有。他们其中最多的也只射出了十根箭矢,然后就停下了射击。射击成果,只是把一些兴汉会战士的头盔蹭掉了一块漆,把他们的防弹衣撕破了一些外面的布。当然,也有一些战士由于箭矢着落的力道受了点内伤。

当然,都不严重。背后有肖林这个**存在,兴汉会也不缺乏药品,这点伤,战斗之后回往吃掉药休息休息也就足够了。不过,在这面城墙上的三百多个铁炮足轻可是遭到了灭顶之灾,除了十几个早早躲在墙垛后面的足轻,其它人都被一发子弹给干掉了。步兵们开端推动,三上悠人已经来不及再调遣一批铁炮足轻过来了。

不过他可不想就此放弃,命令铁炮足轻们就地进行防御,还认为没有人能够听懂他们的话。这要是真的是清朝的部队,的确是有这个可能。击败了财政崩溃,内部还有一大批蛀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1717之新美洲帝国】最新更新章节〖正文 第二百九十三章 攻破相川城(二)〗地址https://wap.275b.com/373_373470/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