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军工的起步(上)(2/2)

只能留作将来之用,但炸药、雷管、机器设备、铜、铅、钢铁等战略物资的价值就完全不同了,尤其是那几万支雷管就更是弥足珍贵......

有了这些物资,复装子弹所需的几种材料便都齐了,雷管的主药雷汞可以制成大量的子弹底火、铜和铅则是制造弹头的主要材料。虽然目前兵工厂还严重缺乏熟练工人,但有了当年吴运铎的经验教训作为参考,胡卫东并未花上多大力气就成功地搞出了一条生产效率颇高而又可以方便地拆解组装的子弹复装生产线。1935年1月中旬,第一条复装子弹生产线开始投产,当月复装子弹一万多发,而且据用过的战士反映,装填了复装子弹后,步枪的射击精度也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100米内几乎感觉不出差异,至于更远的距离嘛,目前民兵普遍都是等到敌人逼近到200米以内后才会开枪(1月底的一次考核中,100米距离射击人形固定靶的平均命中率约为六成,200米与移动靶的成绩就更不能看了,尽管考虑到民兵连现在的恐怖扩军速度,大量新兵拖了后腿,能够练到现在的水准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影响并不是很大。

这证明了胡卫东制定的兵工厂管理章程对于提高产品质量确实有着很大的帮助,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他的兵工厂都已经明显超过了历史上吴运铎在新四军时所搞出的生产线,而且随着工人们技艺的日趋熟练,复装子弹的产量与质量还能进一步提高。只是令他有些遗憾的是,这些复装子弹的质量虽然已经相当不错,但毕竟还是半手工的产品,无法完全做到标准化,如果安到弹匣或者弹链里用于自动武器,很容易出现卡壳的情况,因此一般情况下只能用于步枪,而且只能一发一发地装填。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最新更新章节〖第十二章 军工的起步(上)〗地址https://wap.275b.com/38_3804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