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七战七捷(三)(1/2)

s:感谢书友“nqm”的慷慨打赏,再次求推荐票t-t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抗联不仅消灭了几万日军,更在努力掏空伪满“东安省”的人力与经济基础,甚至还直接威胁到关东军司令部极其重视的东部边境边境要塞群,这下可将关东军的大佬们给气疯了......

抗联在关东军高层心目中的威胁由此迅速升级到跟八路军一个级别,仅次于被他们视为头号大敌的十五集团军,这一点从他们禁止东部要塞群的驻军擅离职守与抗联野战(以防止再有要塞被抗联钻空子)、同时还派出不下十万大军东进“剿匪”、并派出精锐的常设师团作为前锋就可见一斑了......

如此强大的实力,即使是素来胆大的徐向前也不敢硬撼,但就在他决定率军撤回北满的时候,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潮突然南下,佳木斯一带的最低气温骤降到-30以下,军中患上冻疮、乃至冻伤的人数顿时激增,但这却反而令徐向前改变了一开始的打算......

徐向前考虑到抗联军中超过九成的官兵都是东北本地人,抗寒能力之强绝对是世界上少有的,即便如此队伍里都有几千人冻伤,那么鬼子的部队肯定情况更糟。一方面日本国内即使是最冷的地方也远远无法与中国东北相比,哪怕是相对来说要稍暖一些的南满也是一样;另一方面如今的关东军中只有十万多人是在东北待过至少一个冬天的,其余的大部分都是38年入春之后才陆续调来,根本就没体验过东北寒冬的可怕,因此关东军、特别是被派出来剿灭松花江以南抗联主力的关东军第4军官兵冻伤的情况只会比抗联更加普遍,须知即使是防寒的准备工作,抗联也要比日本关东军充分得多......

人手1-2套皮帽皮袄皮裤在战前就已经置办好了,在这一点上开发程度较低的北满因为野生动物更多,反而比南满更有优势。而御寒的两大传统法宝辣椒和烈酒高原也早就囤积了不少,同时北满还有着御寒能力极强的特产——“东北三宝”之一的乌拉草,将其晒干后絮到鞋里。远比任何一种胶鞋和皮鞋都更保暖,而能避免脚上生出冻疮,这对部队冬季行军能力的提升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此外,早在高原赴东北前夕,胡卫东就特别请目前国内乃至世界上一流的生化、医与营养家吴宪与施今墨等中医名家一起设计了一套专门适用于极寒天气的《抗寒膳食指导意见》。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建议抗联官兵的膳食要尽可能地咸一些,这虽然会令他们年老后得心血管病的几率大大增加,但却也能令大家的抗寒能力有很大的增强,对于军人来说。利于眼前的征战远比未来的寿要重要得多。至于食盐,虽然北满根据地没有出产,但却早就从苏联买到了足够的数量作为储备,从这一点来说,抗联这一年多来能够如此迅速的发展。与其打通了跟苏联之间的交通路线、从而打破了日军对抗联的全面封锁,也有着直接的关系。

或许是由于历史上普遍身材矮小的缘故,日本人对于一切可以增强国民身体素质的办法都十分重视,甚至不惜为此向外国人“借种”,而不会影响血统纯净性的体育锻炼与营养卫生自然就更受重视。就拿营养来说,日本早在1937年就颁布了《保健所法》,这在列强之中也算是比较早的了。不过,由于目前世界上现代营养的理论还远未成熟,甚至就连钾这种需要量极大的营养素都还未被发现是人体所必需的。因此日本的营养工作水平自然高不到哪儿去,为普通人服务都很勉强,更不要说是专门给军人设计营养方案了,而针对寒带作战的特殊膳食就更谈不上了。

相比之下,中医之中营养的比重其实相当大。虽然理论体系不如现代营养那么系统,但是其中的很多结论直到21世纪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更不要说是现代营养才刚刚开始起步的现在,光以实践来说。甚至比那些西方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最新更新章节〖第三百四十二章 七战七捷(三)〗地址https://wap.275b.com/38_38043/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