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中德合作(下)(2/2)

练工人,赤色党付出了整整6亿美金,平均下来相当于每个人身上付出了600多美元,后来这些工人当中超过九成一直在中国工作到二战结束,加上期合同巨额违约金的约束,平均工作年数超过了8年,费用算下来一人一年还不到80美元,这与之前的人才引进相比,实在是便宜了很多,而且若与苏联派来的那些所谓的“专家”相比,捷克人纵然只是普通熟练工,平均素质也未必就低多少。

虽然这么多工人依然不足以完全填平差额,却已经能够让双方的合作进一步深入下去。“中国毕竟是后进国家,吃点亏就吃点亏吧。”,胡卫东如是说道,但了解内情的人却都明白他其实是得了便宜卖乖

双方的合作首先由技术方面开始,身为穿越者和科技大牛的胡卫东脑中有的是创意和思路,但中国却缺乏将其转化为实际产品的工业基础,因此只能与德国合作研发,比如水滴形潜艇、实用型燃料电池等等。同时,双方还进行了广泛的技术交换,比如中国拿出已经取得初步成果的火箭技术换来了德国刚刚取得突破的多种导引头技术,藉此捅破了那层窗户纸之后,中国在制导技术上很快就取得了重大突破,声自导鱼雷、线导鱼雷、反舰导弹、防空导弹等各种制导武器在其后几年中陆续研发成功,更不要说是采用惯性制导系统(结构与机理都最简单)的弹道导弹了

注1:德国与捷克这两个国家的工业化程度之高可以在世界上排进三甲,他们的普通熟练工来到此时的中国甚至都可以当成技术工人来用,而技术工人则可以当工程师来用,没办法,当时的差距就是这么巨大(未完待续。)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最新更新章节〖第四百二十三章 中德合作(下)〗地址https://wap.275b.com/38_38043/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