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帝国宪法(2/3)
持曾炩,无非是曾炩能够率领大汉走向强盛,如果曾炩变得昏庸,不但无法率领大汉走向强盛,而且还会葬送了大汉的话,他会怎么办?贾诩自己都不知道,或者,是知道了也不敢出来!
“现在,因为我一心推广新政,发展我大汉,振奋军队。所以,政权在我的手里,显得非常的重要,我也承认,在新政推广的初期,政权本身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过,谁能保证今后我还会支持新政,或者,谁能保证,在我之后的内阁总理大臣还一心的支持新政?显然,没有人能够做出这样的保证。我大汉要想强大起来,光靠我们一代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更多人的努力。而通过制定宪法,约束皇权与政权,限制皇帝与内阁总理大臣手上的权力,这本身就是为大汉着想,为新政着想。只要宪法的地位超过了皇权与政权,那么,就算是出了昏庸的皇帝和无能的内阁总理大臣。也不会危害到新政的存在!和,你看到的只是眼前的利益,而并不是千秋万代的利益!”
面对曾炩如此宽广的胸襟,贾诩不得不叹服。一个伟大的人,其伟大之处不在于立下了多少的军功,建立了多么宏伟的业绩,而在于,他永远把国家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永远将帝国放在了自己之上。显然,曾炩就是这样的人,他不惜削弱自己手上的权力,都要维护帝国地利益,维护新政。恐怕,就算把贾诩他们自己放在曾炩的位置上,他也无法做出这样的决定来吧!
“各位大人,道理我已经了。其实,宪法本身是我制定的,那么,对我的威胁就不会很大。从长远意义上来讲,宪法本身是一部约束性的法律,是一部规划我大汉长远发展的法律。只要宪法确立了下来,那任何人都要受到宪法的约束,这样,我大汉的发展方向才不会因为出现了昏庸的皇帝与无能的内阁总理大臣而发生变化!”
“主公,属下等明白了,主公用心良苦,为国为民,我等自叹不如!”
曾炩笑着扶起了一众人,道:“各位,你们不是不如我,在政治上,你们永远是我的老师,而且,没有你们的辛勤努力,我大汉也不会有今天。你们没有能够及时看清宪法的重要意义,主要是受到了传统思想的影响。我相信,在我们都百年之后,后人们会认识到这部法律的重要性的,到时候,我们在九泉之下,也会为此感到欣慰!”
曾炩的预言只对了一半,当大汉的第一部宪法确立下来之后,确实为新政打下了最坚实的一块基石,而且也指明了大汉未来的发展方向,约束了皇帝与内阁总理大臣的权力。不过,也正因为这部宪法而爆发了后来的大夏帝国的第一次大规模内战,恐怕这是曾炩当时并没有想到的吧!
在得到了贾诩等人的支持之后,曾炩就让司马防去着手制定宪法,由贾诩代曾炩进行监督。当然,最后做出决定的仍然是曾炩。而当时,曾炩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他不可能把精力放在这一点上。
大汉的第一部宪法本身并不复杂,所以花费的时间也并不多。不过,为了确定宪法的地位,不但要曾炩支持,而且还要议会,也就是当时曾炩建立的贵族议会——上议院的支持。这样,大汉宪法才会得到普遍认同,也才具备了持久的生命力!
按照宪法规定,只有在议会得到多数支持,宪法才能生效,这也是为了保证宪法本身的权威性而做出的决定(后来成立了下议院之后,也必须要得到下议院多数议员的支持)。当时,要得到议院多数支持并不是一件难事。
当时曾炩控制了所有的非皇室贵族议会成员(多为将领与政府官员,当时,大汉的贵族议会并没有将政府官员与军事将领排除在外,很多议员都是身兼数职的)。再加上曾炩北定鲜卑、匈奴、乌桓,东平高句丽、三韩、扶余等异族所建立起来的庞大军功,在国内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他如日中天般的声望。当宪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最新更新章节〖第九十八章 帝国宪法〗地址https://wap.275b.com/39_39944/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