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惊变(2/4)
两支铁骑为什么出塞?漠北没有叛乱,两支铁骑用得着出塞吗?我想问问荀大人,如今两支铁骑在哪?是不是已经秘密进入了萧关,正在顺着泾水河南下?还有,凉州马腾将军的铁骑是不是也已经秘密进驻汉阳郡?”
“这都是给你逼出来的下下之策。我们就怕发生叛乱,谁知越怕什么,它就来什么,罪魁祸首就是你。”贾诩恼怒不已,“你为什么非要这么干?难道大汉将士的性命在你眼里一不值吗?你能有今天,都是谁给你铺的路?你还有人性吗?你的良心在哪?”
“南阳大败的责任难道应该由我承担吗?南阳为什么大败?太史慈将军为什么樊丘中伏?为什么接着又在蔡阳、新野两次被围?背叛,有人已经背叛了。这次我们即使不打襄阳,但下次呢?下次打襄阳,也许我们损失的不是三万人,而是六万人,十万人,甚至可能丢掉洛阳,丢掉长安,丢掉社稷。”陈群反驳道,“叛逆们要杀我,要毁掉改制,要南北***彻底倾覆大汉,而刘表等人巴不得我们内讧,巴不得南北***,以便给自己赢得反攻的时间和机会。难道我们心翼翼地避过这次叛乱,朝廷就稳了?叛逆们就改邪归正了?”
“代价太大了。”荀攸话了,嗓音低沉而悲恸,“当年他们借着诛杀董卓的名义,背叛了大汉,攻杀洛阳,导致社稷败亡,今天他们又来了,他们再一次背叛了大汉。我真不明白,朝廷已经最大程度地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为什么还不知足?难道他们个人利益当真比社稷利益更重要?没有了社稷,个人的财富和权势从何而来?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
“如果他们懂得这个道理,大汉怎会有倾覆之灾?”陈群嗤之以鼻。
“董卓之祸,距今不过七年而已,至今犹历历在目。”荀攸仰天长叹,“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可惜……可惜……”
贾诩怒气冲天,指着陈群还想痛骂,荀攸轻轻拍了拍案几。“和,算了……人死不能复生,或许早点把他们逼出来也不是坏事,大汉中兴,总有人要付出代价。当年董卓进京,本意也是除奸阉,清君侧,重振社稷,但结果呢?结果是谁把他逼上了绝路?董卓之祸就是前车之鉴,今天我们绝不能重蹈覆辙。主公对我等有再造之恩,这些危险,只能由我们来帮主公扫除。”
“河南尹立即换人。”贾诩长叹,“命令颜良领河南尹,原河南尹司马朗即刻回朝。叫颜良即刻起程,日夜兼程赶往洛阳,驻守八关。”
“命令吴懿将军领弘农太守,拱卫京畿。”
“命令高顺将军领青兖两州兵事,豫州牧钟繇即刻回朝。如果发现钟繇有谋叛之举,无需禀奏朝廷,即刻诛杀。”
“吕布领豫扬二州军政,如果豫州郡县有人叛乱,无需禀奏,立即予以诛杀,绝不姑息。”
“命曾智、曾僕煦各率铁骑急速赶到长安,戍守京师。”
“慢……”陈群突然打断了贾诩,“以我看,这两支援军不要急着赶到长安,再等一等……”
荀攸脸色微变,心中不禁一阵战栗。贾诩瞪大眼睛,几乎要吃了陈群,“你还想干什么?”
“还有人没出来……”陈群笑道,“不要急,千万不要急……两位大人态度硬一点,给我强有力的支持,这时肯定还有人要背叛……既然杀开了头,那就不要留下后患,一次杀个干净。”
“长……”荀攸摇摇手,“适可而止吧。”
陈群突然激动地冲到荀攸面前,大声叫道,“要杀就杀干净,不要象董卓一样自取死路。当年董卓如果狠狠心,把该杀的都杀了,何至于有败亡社稷之祸?他最多不过象梁翼一样做个骄横跋扈的权臣而已,但现在呢?现在倾覆社稷的罪责都是他的,而真正应该承担倾覆社稷之责的袁绍、曹***、刘表之流却成了挽救社稷的英雄?告诉你,这个世道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最新更新章节〖第四十三章 惊变〗地址https://wap.275b.com/39_39944/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