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无奈佳人(1/5)
但纸条给撕得实在是太碎了,又有好些碎屑‘混’到了飘落的‘花’瓣之中,早苗拼了一会儿,什么也看不到,便叹了口气,放弃了。复制本地址浏览%73%68%75%68%61%68%61%2e%63%6f%6d
岩崎尤佳回到自己的卧房,默默的坐在了‘床’边。
此时的她,并没有象普通‘女’子那样的悲哀哭泣,反而平静了下来。
既然父亲认为她活着会给岩崎家族‘蒙’羞,那她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而现在自己又‘蒙’上了“资敌之人”的污名,不如一死以证清白!
岩崎尤佳伸出手,在被子里‘摸’了‘摸’,将她原先放在里面的怀剑取了出来。
岩崎尤佳定定的凝视着手中的怀剑,这是一柄用一整根象牙制成柄和鞘的怀剑,外表虽然光素无纹,但打磨得极是光滑细腻,‘摸’上去有如婴儿的肌肤,一看便知是出自于大家名匠之手的名作。
这把象牙怀剑,是她16岁生日时,父亲送给她的礼物。这是作为一个日本少‘女’,一生中得到的重要传统礼物之一。
在日本,受到赞赏的‘女’‘性’是“从‘女’‘性’自身的软弱中解放出来,在那些强大、勇敢的男‘性’面前表现出决不服输的英雄武勇。”正因为如此,在日本武士社会中的‘女’孩子们就将被训练成要控制感情,锻炼‘精’神,‘操’纵武器,特别是要会使用长柄刀,目的在于当有意外事件的发生时,能够保护自己的身体。然而修得这些武艺的主要动机并不是为了战场,而是为了个人和家庭。没有丈夫的‘女’‘性’练就保护自己身体的本领,已婚的‘女’‘性’要有丈夫们保护主君安全同样的忠诚去守护自己洁净的身体。这些武艺就家庭来说,日后对儿子的教育很有用处。
传授给日本‘女’子的剑术以及与其相关的训练,不仅仅只是战场的目的,有时。在需要的时候,有它另外的作用。日本少‘女’长大‘成’人,将得到一把叫“怀剑”的短刀。这种短刀可以应实际的需要,要么刺入来袭者的‘胸’膛。要么刺入自己的‘胸’膛(事实上,实际情况中是以后者居多)。
日本‘女’子的怀中是经常藏着自己的武器的,一个‘女’子如果不知道表现宁死不屈的方法,是一件很羞耻的事(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岩崎弥太郎会对‘女’儿有这样“怎么不去死”的指责)。她必须知道自杀时刺在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有效。而且在面对死亡的痛苦时,也不可让人看到自己死亡时身体的丑态,呈现在他人眼里的模样,必须是端正而安详的。为此,日本‘女’孩子必须掌握用带子把双膝牢牢困住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日本传统社会要求‘女’‘性’习得技艺,并表现得高雅和端庄。对日本‘女’‘性’来说,音曲、歌舞、读书绝不可敷衍马虎。日本文学中一些出‘色’的诗歌就是‘女’‘性’感情的表现。在日本的“纯文学”史上,‘女’‘性’起到了无法估量的作用。‘女’孩子们学习舞蹈,是为了行为举止的灵活;学习诗歌‘吟’颂,弹曲歌唱,为的是让父亲或丈夫闷闷不乐的心变得开朗。所以,那些技艺不一定要学习得多么专业或一定要懂得技巧。最终的目的,是净化心灵。象演奏的‘女’人,如果心灵不平静。音‘色’便不会和谐,音乐舞曲在日常生活中加上优雅和开朗就足够了,它们不是为了奢侈和虚荣的东西。理家是‘女’‘性’教育的理念。古代日本‘女’‘性’的学艺。无论是武艺还是文书,都是为了理家的目的。无论离家多么遥远,在‘女’孩子的脑海中总觉得还在自己家的火炉旁,对她们而言,即便是粉身碎骨或是舍弃生命,也要维护自己家‘门’的名声——‘女’儿为了父亲,妻子为了丈夫,母亲为了儿子。
战场和家庭,是衡量日本‘女’‘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崛起之新帝国时代】最新更新章节〖第三百四十七章 无奈佳人〗地址https://wap.275b.com/3_3405/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