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马前街,李师师(二)(2/7)

和西贼死战过,和据有八州起事的方腊死战过,一路都是靠着实打实军功升上来的重将,仿佛就是靠着对童贯溜须拍马才到如此地位的!

正好同时,又有一个萧言如彗星一般突然经过,闪耀在每个人面前,虽然得的是臣出身,却将其他大宋武臣比得都抬不起头来。一番奇迹一般的功业,除了让大宋武臣丧气之外,真正有心人却鼓起了不服输之心,萧言南来之人若此,俺是大宋世受国恩之辈,岂能不如他?

可惜这样的人实在太少,王禀却偏偏是其中一个。

自己转领环庆军,得了马扩这般得力有为助手。随同萧言一起南下入卫汴梁。憋足了心思就要做出一番事业出来,为国出力,洗刷此次伐燕战事当中落下的名声。他还指望,自己一旦有功,说不定还能具本保自己的恩主童贯,让他能复归汴梁。阵虽然是上不得了,也还有差点败坏伐燕战事的大罪,但好歹为大宋守边这么些年,多少有些功劳。也该当有一个荣养善终的日子。

可是才回都门,就有恶心事迎面而来。在献捷仪式上,就有大有权势之辈竭力抬高自家环庆军,想压倒真正立下血汗功劳的神武常胜军。要知道这不是赏识,这却是侮辱!

献捷仪式上,纵然环庆军占了全部便宜,其实王禀以降,但凡略有点廉耻的,无不觉得灰溜溜的有些抬不起头来。他们凭什么大摇大摆的居于神武常胜军前面?但是为将来在汴梁能安居计,也为了多少能做一番事业计,王禀和马扩以降,还都是捏着鼻子忍了下来。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让王禀觉得深以为耻。神武常胜军在这般压迫之下,仍然意气昂扬,层层叠叠灵牌居前,无数勇士在后。献捷君前,这深沉厚重威武处,生生将王禀一众军将,连同那些环庆军士卒,比成了小丑!

经此一事,王禀入都以来,就深居简出,耻于见人。花了大气力来整顿环庆军。这支败军虽然底子远不如屡战屡胜,士气昂扬的神武常胜军,但是在纪律严整上,因为王禀马扩几乎吃住都在营中,还是远胜三衙那些还不知道算不算得上军队的禁军各部。

在都门这些日子,王禀也一直都在冷眼旁观。他就是再不交接,军中地位摆在那里,又是汴梁土著,还是有不少亲朋故旧的,一旦拜访详谈,这汴梁光下隐藏的一切却越看越是让他心寒。三衙禁军之废弛,都门贵人之豪奢,官家之轻率,三司用度之窘迫,朝中党争之烈,用事之人之私心,全都超过了他在汴梁之外最恶劣的想象。

最让王禀受不了的是,居然朝中大为有力之辈还不肯放过他。还想以他来压制萧言,想让他领掌三衙禁军的武臣高位,主持——至少有相当权力来主持整练三衙禁军事,让萧言彻底不得出头!

这番烂摊子,自己如何能整练得好?再强的兵马,在这汴梁城中久居只怕也要费了。而且萧言这等有功之臣,为什么偏偏不肯放过他?难道党争之烈,就能这般不顾一切?连做人的底限都不讲了?

自己如果就这般爬到萧言头上,为他们的帮凶,还不如宁愿在燕地战死拉倒!

王禀已经打定主意,绝不搀合这混水当中。就算是汴梁城中,也是不能远带下去了。要做一番事业,必须离开这汴梁城!

他的目光早就转向一处地方,正是大宋河东要地。

~~~~~~~~~~~~~~~~~~~~~~~~~~~~~~~~~~~~~~~~~~~~~~~~~~~~~~~~~~~~~大宋开国以来,辽人边患方殷。那时河东之地,还是北汉盘踞。从河东山地居高临下出来,轻骑几乎是十余日之间就能直抵汴梁城下。加上北汉连接辽人,虽然只有区区十二州的地盘,加上地方也贫瘠穷困,却一直是汴梁立朝的中原政权的最大隐患。

这个局面其实在后周就已经形成了,正是因为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宋时归】最新更新章节〖第九十三章 马前街,李师师(二)〗地址https://wap.275b.com/3_3416/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