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根据地政策(二)(2/3)

张应宸汇报结束之后,韦泽也没有说话。而是再次陷入了沉思。

太平天国的城市政策,韦泽也听说了一点,那搞的实在是叫邪乎。1853年3月5日,天王洪秀全身披黄色龙袍,坐十六人抬的大轿,在数十名宫女的簇拥下进入南京,宣布定都南京,南京更名为天京。从紫荆山传教到定鼎南京,洪杨等太平天国领导人九死一生,终于迎来一场巨大的胜利。

彻底将南京城内原清朝属官和士兵剿杀干净后,洪杨着手按拜上帝教的教义改造南京城内的政权和社会组织。按照一贯的做法,南京城内强化圣库制度,将居民的财产全部没收,由太平天国政府统一分发口粮。南京城内的家庭全部解散,把男丁全部编入军队当兵,女子除选少数机灵美貌的进入诸王府担任女官和侍女外,挑选善于女红的编入锦绣营,其余编入女营。城内废除所有的工商业、手工业,有手艺的匠人编入诸匠营,在军官的指挥下生产工业品。老弱病残则特别挑选出,编入牌尾馆,做点简单的粗活。

太平天国的社会组织形式,大致上是按《天朝田亩制度》实行的,也在武昌等地经过了多次的实践。这种用兵农合一的组织将所有的群众组织起来,彻底废除土地私有,建立一种一切财产公有的制度。按照洪秀全的构想,用军队的方法组织起群众,以一万三千一百五十六家为一军,设立军帅、师帅、旅帅、卒长、两司马等乡官。其构成一军最小的单位为一家,而其基层组织“两”则为二十五家,故一切施政对象都以二十五家为基础,由两司马管理。凡二十五家中,设有国库一所,保管公有生产物,其陶冶木石等匠,俱用伍长及伍卒担任,农隙治事,使二十五家成为一个农村公社组织。

南京城内管理手工业的部门有诸匠营和百工衙,诸匠营和百工衙的组织有些不同:诸匠营人数众多,完全依照军制,各营以指挥统领,其总制、监军、军帅至两司马一如军队的编制;百工衙所属人数多寡不一,有百人则置一卒长,分辖四两司马,二百人则置两卒长,没有军帅、师帅、旅帅各级官员,其组织不尽依照军制。在职掌上也有些不同,诸匠营只管制造,百工衙则凡所典的事,俱兼司收发。

此时洪仁轩还没从香港到天京,《资政新篇》更没有问世,洪秀全完全是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来执行的政策。在韦泽看来,这个制度的确是集中国小农经济大成,面对各种难以抵抗的天灾**,人民追求的乃是“平均主义”。所以太平天国的政治口号就是“无处不均匀”。

这在1853年的中国,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自然有极大的吸引力。不过这可吸引不了见识过工业化中国的韦泽。在韦泽看来,时代的公平公正是建立在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想吃饱饭,首先就得先生产出来能够让大家都吃饱的粮食。只是工业国才能保证的事情,农业国时时刻刻刻处于各种危机之中,只追求大家的平均,追求有福同享有难同当,那是舍本求末的愚蠢行为。

“丞相!接下来怎么办?”张应宸的声音把韦泽从沉思中叫过来。

“把他们放了,让他们走。”韦泽答道。

“丞相,那我等在安庆该如何做?”韦昌荣问道,“最近前来投军的当地百姓甚多,是不是……”

韦泽此时已经有了主意,他说道:“这些逃出南京的人就是例子。如果咱们也如此扩编队伍,还逼着别人交投名状,让当地人全家都加入队伍,先不说咱们哪里有那么多粮食可吃,若是不严加训练,以后咱们若是带队出去打仗,只怕也是这么一个结果。”

说这话的时候,韦泽已经没了任何迟疑。他说道:“当下咱们得先分清,谁是咱们的敌人,谁是咱们的朋友。满清是咱们的敌人,其他没有跟着满清走的人,都可以暂时看成咱们的朋友。所以我们现在先团结朋友,打满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1852铁血中华】最新更新章节〖第8章 根据地政策(二)〗地址https://wap.275b.com/3_351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