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 南望七(1/4)
欧洲历史学家在研究20世纪30年代历史的时候,认为1935年是英国绥靖政策的第一个高峰期。首先是1935年6月18日签订的关于两国海军军备力量的条约。德国海军舰艇总吨位不超过华盛顿海军条约和伦敦海军条约所规定的英联邦国家海军舰艇总吨位的35%。在潜艇方面,德国保证,保有的潜艇吨位不超过英联邦国家海军潜艇总吨位的45%。
另一个就是1935年12月12日,签署的《中荷停战协议》,以及12月24日签署的《中英友好条约》。
中荷两国宣布停战,荷兰割让了婆罗洲、苏拉威西、纳土纳群岛、马鲁古群岛给中国,荷兰与中国同意对方银行在两国展开包括个人存款在内的全面金融业务。
中英双方在英国确保航路控制的基础上,建立了西太平洋安全体系。包括双方货币兑换在内的一系列金融措施强化了中国与英国的贸易。
1936年,中国与英国签署了金融领域的投资协议,中国允许英国在中国即将建成的上海以及广州金融市场上投资以及发行债券。
在中英友好条约生效中规定,中英友好条约生效之后,中德军事合作必须中止。中国方面遵守了协议,将大量在华德**事交流团送回德国国内。不过这个协议中没有规定中国不得履行《中英友好条约》签署前与德国达成的协议。
小胡子非常聪明,这个人除了没想到苏联的战争潜力之外,历史上1942年前表现出来的战略以及战术的考量都达到了天才的水平。他不可能理解不到水下排水量2200吨的柴电混合动力潜艇意味着什么。这是中国与德国海军以及工程人员心血的结晶,高达13000海里的水面续航能力,安装了旋转式声纳阵列之后,这些海上杀手可以沉默的监视任何水面上行动的舰艇。
在中国询问德国是否还想执行这单生意的时候,小胡子反过来问了一个问题,中国准备怎么把这些船给送到德国。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走马六甲,过苏伊士运河,通过地中海走直布罗陀海峡与英吉利海峡后抵达德国港口。潜艇不可能全部潜水行进,潜艇常规行动是要露出水面。这么一趟路线走下来沿途的英国法国只怕敢立刻派海军拦截这支潜艇舰队。
另一条线路就比较简单,从中国出发后向北通过白令海走北冰洋航线。这条航线受气候影响太大,好在只用经过苏联之后就能从北海一路返回德国。不好的地方是苏联肯定知道中国与德国共同开发潜艇技术,他们就会向中国提出引进这方面技术的请求。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更容易摆脱对马六甲海峡依赖的解决办法,选出新的政治局常委之后,新一届的政治局常委同意了陈克提出的解决方案。
三位暹罗执政都知道中国在柬埔寨建设炼油厂的事情,如果运油的船只不绕过马六甲,而是在克拉地峡建设一条输油管,就能节省大量的运力。中国石油运输船队只用来回在克拉地峡地区输油管西端到中东之间的运输,输油管东端只需极短的距离就能往来于炼油厂与输油站之间。
中国方面很清楚,英国不可能同意这样一条运河的开挖,即便是把英国作为股东拉进来,英国也不会同意。既然如此,一定的小手段也不得不提上台面了。
1936年3月1日,协议签署完毕。3月4日,一支运输船队就从柬埔寨到了克拉地峡附近开始卸载工程设备以及工程人员,到了6月,也就是中国参加柏林夏季奥运会的成员所乘坐的轮船经过马六甲海峡的时候,中国工程兵贯穿这一带的勘探基本完成,试挖掘的工作全面展开。1936年8月1日,柏林奥运会正式开幕的那天,中国也正式确定了克拉运河的开挖线路,并且开始动工。
至于德国党卫队那从哥萨克皮帽到土耳其包头布都存在的成员,也看不出他们到底在血统上有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赤色黎明】最新更新章节〖87 南望七〗地址https://wap.275b.com/3_3951/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