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劝说(2/3)

自然也就“实话实说”了。

他们倒也没添油加醋,只是说了吴少英父母双亡后,随着姨母过活,等十七八岁上考中了秀才功名,便离开关家往外地求学,一直到离开国子监方才重回关家的经历。吴少英离开关家时,关芸娘不过是个八岁的小女孩。他以监生的身份,带着从族人处夺回的家产重回关家时,十六岁的关芸娘就立即看上他了。当中还有很多不好说的底细,比如关芸娘到十六岁还未订婚,是由于眼界太高,一心要高嫁的缘故等等。关老太太自然是一直看好这门亲事的,但吴少英感到自己与表妹仅是兄妹之情,无法吸收娶对方为妻,而且两人年岁相差太多,也不匹配。双方的想法差别太大,成果就闹得僵了。吴少英不想惹姨母赌气,又不愿意娶表妹,关老太太母女俩却一直不肯逝世心,还提过要跟到任上来……

族长太太听到这些话,便知道吴少英没有撒谎,牛氏说的也是实情了。吴家仆人还提了些关家偏心小女儿,关芸娘到长姐婆家来又吃又拿,十分失礼,关蓉娘数落几句,外家父母就反怪长女苛刻之类的闲话,族长太太也没放在心上。她对关家人内部的恩怨没有兴趣,只想知道吴少英是否能狠得下心来摆脱关家的影响?否则,那关老太太一直拿着恩惠说事儿,插手到外甥家里来,沈大姑娘便是嫁过往了,日子也过不好。

可是,无论吴家仆人,还是秦家仆人,都只是说关家母女不好,却没人性吴少英对关家不够感恩,反而说他待关家仁至义尽。例如吴少英这一趟回乡祭祖,顺道往关家探亲时,就把自家在老家的田产店展交给了关家表兄打理,而不是派几个亲信家仆往掌管,也不是托给族人。这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吴少英显然是个懂得感恩的年轻人,断不会与养育他长大的姨母闹僵的。而那姨母又一心要把女儿嫁给他,外人插一脚进往,只怕是吃力不谄谀。

族长太太寻来外家兄弟与侄女儿,将实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们,还向他们赔了不是:“这原是我考虑不周,没探听明确就将你们留了下来,反耽误了侄女儿几个月的工夫,都是我的不是。如今想来,这门亲事只怕不大适宜,还是早日给侄女儿另寻人家的好。”

沈大姑娘低头不语。她是个端庄守礼的女孩儿,在自己的婚事上,只会听从长辈安排,是不能当着长辈的面说什么的。当然,她私底下有什么想法,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沈二老爷则有些不兴奋:“都等了这么久,忽然又说不成,姐姐这么说也太没有道理了吧?当初可是你打了包票,说这是门好亲事,我们才放弃了侯府二公子那样的好姻缘。如今你又说这门亲事也不成了,那我们大姐儿怎么办?难道要她一事无成地回家往么?那岂不是要被人笑话逝世了?即便是我,脸上也没什么光荣!”

族长太太招待外家兄弟在江宁白住了这么久,没想到会落得兄弟这样一番抱怨,心里也有些不兴奋。不过这事儿是她理亏,也只得忍住气:“你放心,我会替大侄女儿另寻一门好亲事的,尽不会叫她没了着落!”

沈二老爷却道:“说来那吴经历实在并没有拒尽咱们大姐儿,只是姐姐感到他有不足,才说亲事不成而已,对不对?既如此,咱们也没必要挑剔太过嘛。这吴经历便是有再多的不足之处,光说他是永嘉侯重视的学生这一点,就胜过所有了。我们大姐儿没能争得过冯家的丫头,做不成侯府少奶奶,至少也要做个官太太吧?等她嫁过往了,夫婿就是永嘉侯的门生,咱们沈家与侯爷的关系,未必就不如姐姐你这个族嫂亲近。有了这一层关系,咱们家也好多与侯府来往,将来大姐儿的兄弟与妹妹们要说京城的好亲事,也更轻易些。有了这等实惠,吴经历有个不省事的姨母,又算得了什么?连正经婆婆都不算,还离得老远,叫大姐儿今后别理会她就是了。”

族长太太听得瞪大了双眼,想也知道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日出东南隅】最新更新章节〖第二百二十五章 劝说〗地址https://wap.275b.com/59_59162/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