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背后是谁(1/4)

京城中接连有大事发生,先是册封太子,接着太子大婚,又有诸王府子弟的喜事、文武会试等等,让人一时忘记了还有另一件大事正在进行中,那就是针对北疆军情告急而集结的兵力。[燃^文^书库][].[774][buy].[com]

来自北疆的奏折从原本的五日一折、三日一折,发展到眼下的一日一折,已经相当危急了,所幸有小阮将军等知军事又威望足的将领带兵守着北望城,蛮族一时半会儿还没法越过边境线。但是眼下已经进入了春季,每年春夏青黄不接的时节,蛮族都要打饥荒,到时候就算他们原本没打算下狠手的,也不可能退却了,功势必会进一步加强。以目前北疆的兵力,能支撑多久还是未知之数。

据北疆最新的消息指出,因为去年蛮族同样经历了旱情,故而去冬饥荒更严重些,大片大片的草原枯萎,河流也有枯竭之势,没有足够的水草供牲畜食用,死了无数,又因为部分地区爆发了瘟疫,蛮族的军队与百姓不敢轻易食用这些死掉的牲畜,有些地方甚至开始杀战马充饥。为了求生存,眼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敌军向北望城附近集结,随时都有可能一举挥刀南下。

饥饿又凶狠的敌人,是最危险的。

朝廷紧急将驻扎在北方地区的强兵召集起来,陆续开往北疆增援,又在商讨该派哪些将领前去。本来这并不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以往北疆告急,沪国公府一脉的将领,足有十来个可供调遣的,只是如今东阳侯府出了太子妃,若再任由沪国公府一脉的将领立下大功,杜阮两家的威望就未免太高了,于是朝中开始有人提议,另择名将出征,人选从京营与各地驻军所的成名将领,到先代名将的后代子孙,甚至连曾有过打仗经验的宗室子弟,都被列了个全,而其中呼声最高的,则是执掌京师兵力多年的郑太尉。

郑太尉本来在军中就有一定威望,又深得皇帝信任,还是太子的亲舅舅,从前也曾数次平定民乱,算得上是战功赫赫,倒也算得上是个好人选,只是有一件不足:他不但不是出自沪国公府一脉,与沪国公府、东阳侯府的关系还不大和睦,如今镇守北望城的是沪国公府的嫡次子,而且守疆有功,若是他去了,两将不和,乃是兵家大忌。

皇帝犹豫不决,太子也没表态,于是增援的领兵人选便迟迟未能定下来,为了节省时间,只能先把底下的大小将领名额给选定了,有不少人要从各地驻军所选调过去,赶路尚需时日,因此一时半会儿的,还有时间。

在这些随行出征的中下层军官里头,倒也不是没有新科武进士,但基本上不是久在军中历练,直到今年方才参加会试的草根军官,便是将门出身的年青子弟,柳东行两样都沾不上,名字出现在名单上,简直就是明晃晃的显眼。

各种各样的消息接踵而来,文怡听得头晕眼花,只觉得有什么东西压在胸口,叫人喘不过气来。

柳东行明明跟她说过,不会寻求出征立军功的机会,为什么名单上会有他?

他在军中既无显赫的出身,也没有多少人脉,虽有一位曾经显赫过的萧老大夫为师,但又不敢声张,顶多就是认得一位游击将军,几个将门子弟,再添一位罗四叔而已他还要靠这些人的支持,方才获得了考武举的机会,可那也就仅此而已他参加会试的成绩,弓马骑射与兵策地理等等加起来,也就只考到了二甲第七名,排在他前头的人,还有一半没能轮到上战场呢朝廷又为什么会选中他?

不是说……多半会被派到各地驻军所去填补空缺的么……

文怡只觉得眼前发黑,暗暗心疑:难不成……柳东行是注定了要出征的?前世如此,今世也如此。可前世他虽平安回来了,却落得个残疾毁容的下场……

更可怕的是,这一世已经有那么多事发生了改变,倘若柳东行也受到这些改变的影响,使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生于望族】最新更新章节〖第二百二十二章 背后是谁〗地址https://wap.275b.com/69_69350/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