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七章罗生门现象(2/3)

,大明在北方的野战军团毁于一旦,但主将卢象升战死,高起潜又是皇帝家奴,刘宇亮也不想得罪他,主持兵事的杨嗣昌深受崇祯皇帝信任,也是得罪不得。

于是想来想去之后,刘宇亮最终拿颜继祖开刀,炮轰颜继祖玩忽职守,直接导致了山东的乱局。

随后得到消息的颜继祖急忙也是上奏自辩,说道自己只有三千士卒,实在无力与十余万清军出城野战,去解济南之围,至于刘宇亮对自己的指责,他则分辩说是自己也曾四处派人传信,调遣兵马,但各路兵马无一听从他的命令。

颜继祖的意思是,不是他不想指挥,实在是各地的军队不听命令。

得知颜继祖的奏折后,山东各地的大小军阀也纷纷开始给崇祯上奏折,撇清自己的责任。

高起潜的密折里说他从来没有接到任何的出兵命令,兵部的没有,颜继祖的也没有,而其后被崇祯授予总督山东兵马的赵无忌也并未有命令给他,所以迟迟没有接到指令的高太监,便一直带着手下,忠心耿耿地守在临清州待命。

山东总兵倪宠,剿匪总兵祖宽等等武将则是说什么理由的都有,大部分也是说自己没有接到出兵的命令之类,总之就是自己忠于职守,山东乱局与自己无关。

崇祯天天看着这些里面内容三分真七分假的奏折,脑袋几乎被搅成了一团浆糊,他越看越是来气,心中怒火越来越盛。

而他亲自下令升任兵部右侍郎的赵无忌,又是如此的桀骜不驯,天天拿着他的圣旨不当回事,置德王于不顾,依旧我行我素地率军追赶皇太极不舍。

崇祯一怒之下,终于下旨剥夺了赵无忌的官职,而以高起潜取而代之,又命令赵无忌速速返回京师。

高起潜确实是能力有限,但是崇祯不用他,又能用谁呢?高起潜起码在军中待了多年,对军队比较了解,并且他还是属于那种愿意出来做事的太监,他的职位也比较高,适合接替赵无忌。

高起潜虽然败给了清兵,但崇祯认为那是清兵太强,并非高起潜的责任,卢象升不也败了么。

洪承畴和孙传庭二人此刻正统率十余万大军镇守京畿,脱不开身,无法南下山东,当然若是卢象升未死,他倒是个接替赵无忌最合适的人选。

怒气爆发中的崇祯,不但派曹化淳赶赴山东,宣旨免去赵无忌的兵部右侍郎一职,并且釜底抽薪,另外又任命兖州府同知罗景荣速速赶赴青州府,任青州府知府。

崇祯这回下定决心,只要赵无忌返京,以后就再也不放他出去,这人就是属猴子的,只有在自己的掌心里,才最放心。

昨日曹化淳有密信传来,说道他率军行至冀州时,被清兵大军所阻,不得不暂时停留在冀州城,待到清兵退去之后,方能继续南下,这让崇祯颇觉郁闷。

不过兖州府跟青州府挨着,那兖州府同知罗景荣,此刻想来已经到了青州府了罢,总之先夺了赵无忌的权再说。

想到这里,崇祯的心神有些恍惚,一旁的洪承畴跟他说了好几句话,他都没有听进去。

杨嗣昌见状,急忙轻咳一声,将崇祯的思绪拉了回来,“皇上,臣昨晚收到战报,满清鞑酋皇太极正在德州一线调兵遣将,似有与赵无忌决战之意,一旦赵无忌败退,清兵定会再度北上,臣以为,我军应早做准备,以防不测。”

崇祯嗯了一声,昨晚的战报他也收到了,据说清兵三路大军云集德州,似是已经包围了赵无忌的军队,至于此战的最后结果,暂时还没有进一步的消息传来,不过赵无忌只有一万兵,想来是凶多吉少。

崇祯想了想,看向杨嗣昌,问道“兵部是什么意思?”

杨嗣昌道“臣以为,可使洪大人总督蓟,辽兵事,而孙大人总督保定,河北,各负其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明末之力挽狂澜】最新更新章节〖第六百七十七章罗生门现象〗地址https://wap.275b.com/7_7208/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