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八章战后的第一次朝会(2/3)

,想要拉拢他,济尔哈朗当时也是很欣喜地收下了。

多铎护送回的那五十万两黄金白银,则如数上交,其间皇太极也曾询问多铎,当时索海交给多铎的是百万两金银,为何只带了五十万返回辽东?

多铎的解释是他在路上遇上了明将李定国的偷袭,损失了一部分金银,把这件事,就这么暂时地掩盖过去了。

皇太极返回盛京之后,因身受重伤,所以一直都没有上朝,朝中的满清贵族们也慢慢地形成了两派实力,一派是如今满清贵族中军事实力最强的多尔衮三兄弟,另一派则是以大贝勒代善为首的保皇势力,代善这边虽然军事实力没有多尔衮强,但政治上的盟友却是最多,济尔哈朗在中间态度暧昧,不过他的立场暗中还是倾向于多尔衮。

多铎心烦意乱的原因在于,最近这半个月来,盛京城乃至辽东地区,最近有一些流言传的特别厉害。

其中一则流言的内容,便是之所以出征大明之时,多尔衮的左翼军损失最小,乃是因为多尔衮事先和赵无忌勾结,双方约定彼此互不侵犯,立下了君子协议,也正因如此,没有后顾之忧的赵无忌才能集中全部兵力,在德州野外,一鼓作气地击破了皇太极的主力部队。

又有人夜间在盛京城各处发放传单,传单的内容竟然是大明兵部左侍郎赵无忌至辽东百姓的一封信。

赵无忌在信中写道,无论满汉哪一族,都是大明的良善百姓,只是被奸人,阴谋家和野心家皇太极所惑,大明和大清才会屡次发生战争,赵无忌呼吁在辽东的满汉两族百姓,勇敢地站出来推翻皇太极的残暴统治,并认为睿亲王多尔衮温厚贤明,正是替代暴虐无道的皇太极之最佳领袖。

最后赵无忌则威胁,若是辽东百姓依旧执迷不悟,跟随皇太极一条路走到黑,数年之内,他必会亲自统率数万最精锐的黑旗军,前来讨平辽东,到时定会将这里玉石俱焚,鸡犬不留!

若是放在一年之前,辽东的百姓谁知道赵无忌是谁啊?他的威胁谁也不会当回事。

但是如今赵无忌的名声,在辽东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一方面是因为他在大明以寡击众,连番击败了大汗皇太极的主力大军;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的心腹爱将,李定国趁着清军主力出动的机会,在辽东犹如拉网般的一顿扫荡,几乎把辽东腹地稍微繁华点的府县都给破坏了一遍,甚至连曾经的都城东京城,都被李定国带人给攻破了,最后李定国还在里面放了一把火,把努尔哈赤当年住过的寝宫都给烧了。

李定国这样一个凶悍的明军将领,还不过是赵无忌手下的一名大将而已,赵无忌的实力可想而知,这样一个人说的话,无论是谁,都要好好地掂量掂量。

毕竟清军之中最能打的几大名将,皇太极,多尔衮,多铎,阿济格已经纷纷地败在了赵无忌手中,成亲王岳托更是在与赵无忌的战争中,战败身死,就连尸首都没有抢回来,在大清的百姓心目中,渐渐地已经有了赵无忌此人不可战胜的想法。

所以,如今在满清贵族的两大派系之中,隐隐又有第三派产生,那便是投降派,至于投降派的实力有多大,暂时不得而知,但多铎可以想象,朝中肯定有这样的人存在!并且为数还不少!

就在这大清国一片人心浮动的时候,一直在深宫中养伤的皇太极突然有旨意传出,他决定在今日,举行他自大明境内返回后的第一次朝会,多铎一大早便匆匆出行,正是为了去皇宫参加这次朝会。

由于有人传言多尔衮与赵无忌勾结,所以多铎料想,今日的朝会恐怕不会太平静,难保那些在战争中一无所获的满清贵族们,不会在朝堂上向自己等人发难。

但是满清这边,一向崇尚强者为尊,而今的大清国,多尔衮三兄弟的军事实力最强,又有四大亲王之一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明末之力挽狂澜】最新更新章节〖第六百九十八章战后的第一次朝会〗地址https://wap.275b.com/7_7208/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