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八章财政窘境(2/3)

如也,十五万大军远在辽东,人吃马嚼,每日靡费钱粮巨大,数目惊人;

皇上,臣如何不知满清擅攻,我军擅守?但若是任由洪大人慢慢守下去,只怕清军未败,我朝户部财政便已率先崩溃。”

“是以,臣之所以主张速战,实不得已耳。”陈新甲脸上的神色也很复杂,他潜意识深处,也明白洪承畴的战略并无问题,但每日经由兵部之手,输送往前线的大量粮草物资,早已让他不堪重负,捉襟见肘。

更何况当初赵无忌率领一万人马,便如切瓜削菜一般,轻松砍翻了十万满清大军,而今洪承畴坐拥强兵十五万,而满清则在山东一役中,被赵无忌迎头痛击,损失惨重,此消彼长之下,在陈新甲看来,如今明军的实力远超清兵,洪承畴用兵如此保守,实在是没必要也太过于胆怯了。

我强敌弱,直接推过去掩杀就好,如此的磨磨唧唧,徒然耗费朝廷的粮秣,主帅畏敌,也会打击到己方的士气。

崇祯听了陈新甲的话,顿时脸色就有点黑,陈新甲的话语,正击中了他内心深处的软肋,崇祯虽然是天子,富有整个大明,但他却没有钱。

“李阁老,前线的军资供应情况如何?可还支持得住这十五万大军?”崇祯带着一丝的侥幸希望,看向户部尚书李待问。

刚才还在慷慨激昂地支持洪承畴的李待问,此刻脸色也突然变得很臭,他咬了咬牙,犹豫了一下,最终从牙缝里挤出来几个字“老臣已经尽力,不瞒皇上,为此番征辽准备的物资粮食,月底即将耗尽。”

崇祯顿时就觉得脑袋一阵嗡嗡作响,他觉得自己头上的白发,好像突然又多了几根。

定了定神后,崇祯强作镇静地问道“朕不是命你按半年时间来准备此次大战的粮秣么?如今不过刚刚一个半月,怎么物资就要耗尽了呢?”

李待问也是无语,他原本按洪承畴的需求制定的计划并无问题,粮秣物资绝对是够用的。

谁知洪承畴出兵之后,前线的物资粮秣消耗大大超出预期,洪承畴本人还好,他手下的各路总兵,纷纷狮子大张口,以各种理由,向后方朝廷索要大量的物资粮秣,尤其是大同总兵王朴,山海关总兵马科,宁远总兵吴三桂等三人,胃口最大,要的也最多。

洪承畴名为此次出征的最高统帅,实则下面的这些骄兵悍将们,基本不怎么买他的帐,也就前屯卫总兵王廷臣,玉田总兵曹变蛟比较听他的话,其余各人,则各自都有自己的小九九。

朝廷拖欠军饷那么多年,如今好容易有一个要钱的机会,当然要多要一些,属下士卒高兴,自己也能贪墨不少,为什么不要?

那边各路总兵狮子大张口,漫天要价,这边户部李阁老只得就地还钱,将前方的军资要求一压再压,然而即便如此,这一个半月来的物资消耗依旧是远超李待问想象,说能将粮秣供应保证到月底,已经是李阁老尽量往乐观的方面说,生怕惊到了崇祯。

“半个月时间,肯定不够,李阁老,这样吧,朕这便颁下旨意,命各省总督巡抚,尽量协助你筹粮筹钱,一定要保证好前线的军资供应,除此此外,”崇祯犹豫了一下,不动声色地又看了李待问一眼,“李阁老,你可还有其他方法解决钱粮问题?”

崇祯所言的其他方法,其实就是向老百姓加税,不过他自持明君身份,加税这种事,只能是臣子主动上奏请求,然后他还要拒绝几次,直到最后,他才会装作勉为其难地同意加税,以保持自己的明君形象,想让崇祯自己说出‘加税’两个字,那是休想。

李待问跟了崇祯这么久,如何不知崇祯的心意?不过加税说着简单,实施起来可就困难了,而因加税会造成的种种深远影响,则更是贻害无穷。

由于各地官吏的层层,雁过拔毛,朝廷征收一百两银子,倒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明末之力挽狂澜】最新更新章节〖第八百四十八章财政窘境〗地址https://wap.275b.com/7_7208/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