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只 女子参与科考(2/2)

子挣钱。

众位看看薛家聘请的那些账房先生、那些拿笔的,里头有多少女子。

这些女子不就是在拿笔杆子挣钱么?

人家坐着拿拿笔,每日的工钱都比一个壮汉没日没夜地干活儿要挣得多。

谁说女子不能拿笔杆子挣钱?

说到这啊,也幸好当初薛琅静在离开前对江芊月提了一句。

之前不是说,薛家办义学主要是为自家培养人才么?

薛琅静让江芊月呐,在应聘者能力相当时,优先选择女子。

也因此,即使之前学堂里收的女学员比男学员少得多,但最后,这招收的人中,还是女子占多数。

诶,这就不多了,不是说好同等条件才收女子吗,那在男子占比多的情况下,优秀者必然是男子更多才是,为何会出现这种反常的情况呢?

还不是因为,女子想要入学堂念书,比男子要难得多么。

好不容易争取到这般的机会,她们还不可劲儿地念啊!

至于男子,在有义学的情况下,家中只要不是太贫困,太没有远见的,都会让他们去上。

机会轻轻松松就能到手,如何能有女子那般刻苦。

故此,才有这样的偏差。

百姓们一看,好家伙,还真是哈,女子也能拿笔杆子挣钱呢,这可就比干活儿强多了。

尤其是女子们力气还不如男子大,这干的活儿主要是偏向需要心灵手巧的,而不是苦力活。

前者的工钱总体上还是不如后者。

还有当先生是吧?

简单,咱的官学里聘请先生,就不分男女,只要有足够的教学能力的就聘请。

薛家办的义学也有好些年了,而且那些大户人家的女子也有不少是识字的。

以及,周边投奔而来的女学士们。

所以这女先生呐,也能招到不少。

这么看来,念书似乎还真是好去处啊?

但单就如此,仍是不能说服百姓们。

就算能拿笔杆子,那能在自家拿几年?以后还不是别家的人。

当先生也一样。

而且,前期让她们去念书,也费不少时间呢,这笔又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拿的。

尤其当先生,所需培养的时日更长,这不是便宜未来的婆家么。

还是不划算。

所以,重要的还是让百姓们知道,女子也可以考秀才当官儿。

并且这事儿还不能嘴上说说,得有实际行动,让他们实打实地看到。

以前不行,现在可以不就行了。

自古女子不能参与科考,那这破规矩咱们今天就给它改喽。

女帝都可以出,凭啥女子不能科考当官?

可这规矩能随便改?

您就算贵为皇孙殿下,老祖宗的规矩,也不能说改就改吧?

自古以来就没这样的事儿!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农门女猎户种田发家史】最新更新章节〖第721只 女子参与科考〗地址https://wap.275b.com/97_97810/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