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3章 第二方案(1/2)

孙的视野是比较开阔的,总能够在众人恍惚彷徨之际,拓宽思路,转移目光,发现新生力量,这可能也是孙百折不挠、屡败屡起的原因之一。孙在国内从事革命运动的同时,时刻关注着国际事态的发展。

俄国爆发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孙闻得此讯,欢欣鼓舞,在上海拍电报给列宁和苏维埃政府,对布尔什维克所进行的艰苦斗争表示十分钦佩,并愿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斗争。

孙对列宁领导的俄国革命表示敬佩,常对各军将领说:“中国革命须以俄为师”。

孙与苏俄全权代表越飞在上海进行多次谈判,于1923年2月26日发表《孙越飞联合宣言》,越飞表示,中国民族独立和统一事业,将得到俄国人民最挚热的同情和援助。孙联俄的工作,在1923年下半年取得了较大的进展。7月,孙决定派出代表到苏联访问考察,“取经”习,蒋志清闻得此消息便主动写信要求担此重任。

孙得知蒋志清有此意图之后,考虑到他曾经过一些俄,便决定让蒋介石组织“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到苏联考察。由孙选定的考察团成员包括蒋志清、沈定一、张太雷、王登云。

孙办事很是利索,他直接道:“现在,我〗〗〗〗,≦.↘.n︽et决定在考察团的名单上把你也加上,你随志清一同去苏联吧!”

徐彦卓呵呵笑道:“这敢情好,那我就搭二哥的顺车了。正好可以一路聊,公私兼顾了!”

……

蒋志清率领“孙逸仙博士代表团”于9月16日从上海启程,9月25日经满洲里入苏境。10月2日到达莫斯科。

就在徐彦卓与蒋志清赶赴苏联的时候,在北京的徐树铮心血来潮,忽然决定离京南返。

徐树铮回到北京后,一直住在京西宾馆内,段祺瑞对他的安全也是煞费苦心,里里外外的保密措施非常严密。但越是这样,他的心里就越不舒服。

其实。早在徐树铮进京之前,有很多友人就劝他切勿进京或暂缓进京,就连段祺瑞也几次电止缓行。而且还专门派员阻止他到北京来,说北京的形势可能对他不利,说穿了就是暗指有人想杀死他。徐树铮全然不以为意,一心想尽快回京。而最关键的是他本人打算在政府中任职。以推行他的经国大计,所以才匆匆赴京。结果进京之后,却发现自己所面对的形势与当初想象的截然不同。

段祺瑞虽然名义上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但现在的民国政府与当年段祺瑞当总理之时已经有了天壤之别。尽管段祺瑞也利用军阀之间形成的暂时均势,竭力从内部对北洋体系作一番整合。然而,由于段祺瑞政府缺乏军政实力,没能形成为南北新旧各方认同并拥戴的权势中心,其整合北洋的努力未著成效。

从政多年的徐树铮看的很明白。段祺瑞只不过是傀儡,真正起作用的还是冯玉祥、张作霖、吴佩孚这些手中掌握兵权的军阀。这种情况让徐树铮有些灰心丧气。自然也就盟生了退意。

让徐树铮哭笑不得的,当初自己要来,段祺瑞竭力阻止,如今自己要走,段祺瑞依然不遗余力地阻止,而理由只有一个,那便是为了他的安全着想。

当然,段祺瑞的担心并非多余。前不久,就发现徐树铮所住的酒店外有刺客要暗杀徐树铮,只是刺客刚混入酒店,就莫名其妙被人杀死了,并且还留下了字条示警。昨天下午,段祺瑞突然在住所的书架上发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又铮不可行,行必死。”

段祺瑞顾不得追究是谁放的字条,赶紧命人将纸条送给徐树铮。徐树铮看了字条,当然知道这并非空穴来,但这更加激起了徐树铮的傲气,他倒要看看这些人如何杀自己。专列已经备好,有人劝徐树铮借乘英国使馆的汽车先到天津再转往上海,但他坚持要乘火车走,颇有些明行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抗日之白眼狼】最新更新章节〖第763章 第二方案〗地址https://wap.275b.com/9_9752/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