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尼古拉家的大玩具 下(2/3)

落后农业国的俄国,一口气建造5艘战列舰对国内造船工业和冶金工业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即便从国外进口大量设备和成品件,“博罗季诺”级的建造质量也仅仅是勉强合格,而为了能够进入旅顺船坞而严格限制吨位,又使得战舰的性能尤其是航海性能和防护性能更进一步降低,如此诸多的因素,这样的战舰性能又能出色到那里去?

尽管有着种种不足,但该级战列舰毕竟是俄国自己建造大型一流主力舰的大胆尝试,这种努力的精神,家大型造船厂在建造过程中获得的宝贵经验,设计团队和造船工业得到的难得可贵的锻炼,这些远比获得5艘主力舰更有意义。此外,有一点仍然值得大书特书:“博罗季诺”级战列舰是俄罗斯海军第一级设计建造之初就计划安装有全套完整无线电通讯系统的主力舰,因此有能力接受万里之外的信息并担任指挥舰,因此也就解决了舰队和后方指挥机构的联络问题,这对于帝俄海军的意义是战略性的。

虽然俄国无线电系统的能力相对较差,系统兼容性也有一些问题,但光是解决了有无问题就意味着其与宿敌明帝国海军最大的短板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抹平,改进之后的无线电系统也在几年之后被应用在了“甘古特”级以及“玛丽皇后”级两型俄国第一代无畏舰上。

除了“博罗季诺”级5兄弟,俄国远征舰队的另外艘主力舰分别为“太子”号,“列特维赞”号,“波将金”号,以上三艘与“博罗季诺”级最后完工的5号舰“光荣”号一起遍为第二战列舰中队,而“博罗季诺”号,“苏沃洛夫公爵”号,“亚历山大三世号”以及“鹰”号则编为第一中队。

组成第三中队的都是老舰,智商令人捉急的“尼基表弟”——尼古拉二世终究没有傻透腔,将俄国海军最强大的两级四艘主力舰,分别以“列特维赞”号和“博罗季诺”级为蓝本放大建造的两艘“圣安德烈”级战列舰和两艘“圣叶夫斯塔菲”级战列舰留在了国内,其中前者的满载排水量高达1.8万吨以上,是前无畏舰中最大的之一。

于是,顺理成章,第三战列舰中队便成了垃圾集中营。毕竟,地主家也没有多少余粮,一下子抽调12艘主力舰是很伤元气的,更何况俄国本就不是地主。

第三中队的四艘战舰包括两级:“佩列斯维特”三兄弟和“纳瓦林”号,其中后者充当中队旗舰。

“佩列斯维特”级是十年之前服役仅装备10英寸主炮的三艘“佩列斯维特”级二级战列舰,即“佩列斯维特”号,“奥斯利比亚”号,“胜利”号。在其服役之时拥有前无畏当中最快的航速9节,为此牺牲了装甲(即便如此也要比“博罗季诺”级更皮实)并安装了三座硕大的堪称是敌人炮手福音的大烟筒,但10年过后,随着锅炉的老化,牺牲巨大换来的航速优势已经不再,目前勉强能够跑到1节。

“纳瓦林”号是1891年下水的老舰,带有通风帽的两对烟筒和众多对成排的通风管为其赢得了“工厂”和“桌子”这样形象的绰号,不过在东方海军界则直接以其舰名意译来称呼——纳瓦林(navarin)翻译成汉语就是俄国名菜牛肉烧土豆~~

从这个名在便能看出看出俄国远征舰队的命运:送菜的。或许唯一能够挽救这支庞大而虚弱的舰队的办法便是为它配上一名优秀的指挥官,譬如此时担任喀琅施塔得军港司令的马卡洛夫中将,他完全有威望统御这支舰队,也有足够的能力将俄国水兵变成士气高昂的精锐,另一时空的日俄战争中他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可问题是,敏感的尼古拉二世从心底讨厌耿直骄傲的马卡洛夫,将俄国远征舰队司令官这一关键的职位交给了从未有过舰队指挥经验的俄海军总参谋长罗日杰斯特斯基中将(比较俄国陆军上将满地跑的现状,便可见俄国大陆军主义的情节是何等的根深蒂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明波万里】最新更新章节〖第379章 尼古拉家的大玩具 下〗地址https://wap.275b.com/12_12913/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