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太平洋上的风(1/3)
1;912;5991;;19;19;19;6;5;5;1;8;1;21;6;9;11;09;;1908年4月25日,大洋舰队母港新龙江港粼粼波涛沐浴着如血晨曦,内港防波堤内的深水泊位区桅杆如林,飞剪式舰艏锐利如刃。
隶属海军参谋部后勤处的三百辆三吨卡车昼夜不息的一周辛勤劳动之后,代表着出航的连绵的汽笛声在这座拉丁美洲最大的军港里响彻不休,大洋舰队总旗舰,加装有全套旗舰指挥设备的“太宗大帝”号全重炮战列舰距离水线高达五十二米的笼式主桅杆上率先升起了一面血红色“决死一战”的信号旗。随后,无数面艳红如血曾经在纽芬兰海战中升起在大明帝国与魏王国联合远征舰队上空的红色信号旗在大明帝国东南太平洋联合特遣舰队的每一艘舰艇上升起。
此时,舰桥前面穿着深蓝色秋冬季军常服的信号兵用信号灯打出“出航”的命令,一艘接着一艘的战舰发动主机,给锅炉加热加压,粗大高耸、粉刷成银灰色的烟囱里冒出或浓或淡的煤烟或油烟,就连彤云也渐渐失色。
遮天蔽日的烟尘,震耳欲聋的轰鸣,飘满油污的海面,以及海面之上无数露出肚皮的死鱼,淋漓尽致地展现着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于某个半虚幻半想象的主宰——上帝、天帝,玉皇大帝,又或者苍天或老天爷之类在数十亿年的漫长时间里对这颗蓝色星球支配地位的某种极度无聊的反抗。
以更为无聊的污染环境的方式。
使用煤油混烧或油水管锅炉与蒸汽轮机这样新时代新锐战舰标配动力组合的魏国新式战舰不仅有着澎湃的动力,而且在锅炉生火后仅需要不到一个时的时间便能出航,反应速度和效率相比过去成倍提升,而仍然使用直水管甚至是火管锅炉与三涨往复式蒸汽机的旧式战舰则不得不痛苦等待两个时。
一时二十分钟后,舰队开始陆续驶出军港,魏国海军大洋舰队总司令兼大明帝国东南太平洋联合特遣舰队司令官叶祖圭海军大将一身深蓝色秋冬将官军礼服,头戴同色大檐帽,腰间挂着第一次定国群岛海战后大明帝国皇帝陛下御赐鎏金嵌红宝石华丽佩刀来到了太宗大帝号的指挥台上。
时年五十六岁的大将司令官迎风而立,锐利的鹰目凝望着他麾下这支东南太平洋海面上从未有过的强大海上力量。凝聚了大明帝国体系内诸国海上力量菁华的特遣舰队,由此踏上驶向大西洋某一片在未来注定会名流千古的海域的未知航程。
在航线的尽头,等待着特遣舰队全体官兵的是一场关乎着东西方明在南阿美利加洲命运与前途的决战,或许也将决定炎黄后裔双子星——大明帝国以及魏王国与古日耳曼部落盎格鲁撒克逊人双子星——大英帝国和美利坚合众国之间国运的兴衰转折。
哪怕,美利坚人已经决定将要在这场他们浅尝辄止的战争的剩余时间里打酱油。
站在叶祖圭的位置极目远眺,由大明帝国,魏王国以及其余十五个同宗藩国海军组成的拥有二百二十五艘总计六十九万七千吨作战舰艇的强大的明帝国东南太平洋联合舰队只能看到寥寥一角。
在庞大的椭圆形海上阵列的最中央,十六艘重装战舰当中,一半是威力强劲的超过两万吨的全重炮战列舰,即另一个时空里所谓的“无畏型战列舰”排成一列,另外8艘老式战列舰在后方也排成战列线,整个主力舰编队形成典型的复纵队型。
两艘来自帝国海军的太祖大帝级战舰——“沈阳”级(同级四艘,全部以帝国本土重工业最发达的辽宁省人口最多的四座城市命名,因此又称“辽省”级)的前两艘,由位于火地岛的国王造船厂二号分厂建造的“沈阳”号和“大连”号紧跟着二号舰太祖大帝号之后,这四艘当世毫无争议最为强大战列舰组成的战舰一中队是整个舰队乃至整个世界最为强悍的存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明波万里】最新更新章节〖第284章 太平洋上的风〗地址https://wap.275b.com/12_12913/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