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太平洋上的风(2/3)
作为世界第一海军,明帝国海军有着广袤的海域需要守卫,对于这样一支全球海军来,军舰数量一向要排在单舰质量之前。截止1908年初,已经在建和服役多达10艘全重炮新式战舰,数量和皇家海军持平,质量则有着相当的优势。
其中帝国海军自行设计的第一款新式主力舰“凤阳”级已经在年初陆续服役,满载排数量达252吨的巨舰安装有4座双联装从魏国引进的52倍径05毫米主炮,在舰艏艉处背负,副炮仍然采用略显落后的单装炮塔式152毫米50倍径速射炮,由于帝国产装甲板质量不如魏国美洲五号特种钢,尽管整体装甲厚度略高于“太祖大帝”级,但综合防护能力却要略差于前者。
从设计之初,该级舰火力薄弱的问题便一直广受诟病,在排水量仅比“太祖大帝”级略低两千余吨的舰体上,安装的主炮数量竟然只有后者的三分之二,甚至比那些吨位还要少数千吨的英国战列舰少了一座双联装主炮。
主炮数量过少,这极大抵消了05毫米长管重炮的射程与威力优势,明显看出帝国海军主力舰设计能力上与魏国海军的巨大差距,以至于从建造之初,帝国国内停止建造该级舰改为从魏国引进或许可建造性能更为出众的“太祖大帝”级的呼声便从未停止。不过出于造价和锻炼主力舰设计部门能力方面的考虑,帝国海军不但建造了四艘“辽省”级,还在去年一口气开工建造了另外四艘改进型,即防护略有增强的“上海”级。
紧随战舰一中队的是同样全部由新式战舰组成的战舰二中队。由黄建勋中将指挥的该中队由四艘“定海侯郑和”级快速战列舰组成,该级别战舰也被欧美海军界称为战列巡洋舰,不过拥有战舰级别防护的该级别战舰与英系皮薄馅大战巡无论是设计思路还是使用范围都截然不同,严格来是能够快速部署的战列舰。快速战列舰与战巡,两种按照截然不同思路建造的军舰的命运在七八年后的一系列海战中显露无疑。
在“镇海侯王景弘”号身后是两艘来自襄王国海军的同型军舰“安远侯柳升”号与“安襄侯仇成”号,这两艘在去年年底刚刚服役的新锐战舰动力系统,通讯系统,光瞄设备,火炮系统全部自魏国进口,与魏国原版的唯一区别在于装甲的不同,襄王国所产装甲钢的性能上与原装货的差距导致其与魏国原版战舰的综合防护能力相差接近百分之二十。
此八艘军舰组成了联合特遣舰队的核心力量战舰一大队,由叶祖珪大将亲自指挥,为一大队提供掩护的中型舰艇包括魏国海军全部三个“龙江改”即“檀香山级”轻巡洋舰中队,以及全部两个“甲一”级远洋驱逐舰中队,全部为新式快速舰艇。
叶大将爬上了高耸的桅杆顶端,透过手中蔡氏十五倍望远镜的镜头贪婪地看着这八艘代表着大工业化时代以来东方出现的最高科技的结晶。这些庞然大物不但象征着东方明在长久历史中一向轻视忽略乃至鄙视的“奇淫技巧”领域取得了毫不逊色于欧美列强的成就,而且这八艘遍世界第一流的主力舰,同样也是他战胜强大敌人的最大底气和保证。
“这一次,我一定要,也一定会取得完胜,若干天之后,欧美人的一艘舢板也无法存活在西南大西洋海域!”
在瞭望员奇怪的眼神中,叶祖珪重重敲了敲自己的胸口,对自己也对这这些艨艟巨舰许下了坚定的诺言。
战争的胜败从来不会只取决于军人的努力与战场的胜负,战争,尤其是这个时代的战争,早已演变成敌对双方彼此的综合力量——无论是物质和还是精神的直接碰撞。
他有理由这样自信,外海人从不缺少精神的力量,而物质的加成,除了魏国这个世界前五个工业国的全力以赴,还有整个大明体系诸国的大力支援。太平洋上,挂着日月双辉龙旗的万吨轮从北海道,从濑户内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明波万里】最新更新章节〖第284章 太平洋上的风〗地址https://wap.275b.com/12_12913/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