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工业井喷(2/4)

是帝国已经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但是要想真正做到全国性普及,并让所有的适龄孩子都能上学的话估计都得几十年以后了。

如今帝国的教育虽然开始推广新式教育,但是依旧是和封建时期的精英教育一样,帝国的教育资源只对少部分学子开放,而绝大部分的民众是无法享受到帝国的教育资源的。

以前一个县也就一个县学,现在一个县普通也就只有一所高等小学,一个县的高等小学的学生多则数百,少则数十。

而一个县的适龄学童肯定是不止这么多的。

执行精英教育模式是目前帝国的教育现状,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教育经费就这么多,学位就这么点,根本无法让所有适龄学子都能上学。

不过如此也就有了一个好处,那就是学校少了,求学的人又多,相对而言竞争都比较大,通常能够考入高等中学的学子随便拿一个出来都是学霸级的角色,至于那些能够考入帝国大学,江南大学的学子,更是精英中的精英,放在这个时代说是天才也不为过。

这从高等教育学校里,学生们的自学风气非常流行就可以看得出来。

要知道除了帝国大学和江南大学等少数几所大学外,其他学校的教育质量其实相当有限,哪怕是那些高等中学的教学水平也相当有限,更不要说在下面那些州府的初等中学,高等小学了。

这些就读的学生们要想脱颖而出,基本都得需要一颗聪明绝顶的脑袋,老师水平有限教不了你,你就得自学,如果自学学不了,那么就别指望能够考上大学了。

这年岁里,能够考上帝国大学和江南大学的学子们,个个都是学霸,这些学生的水平在报考大学之前,基本上就已经超越了之前教授他们的老师。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从全国那么多考试里脱颖而出。

因此目前状态下的那些帝国大学、江南大学的学生们是和后世的大学生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混日子上几年学的人基本没有。

这种经营教育制度下,等到直隶大学、南广大学、上海大学以及数所高等师范学校顺利开办。并顺利提供毕业生的时候,以后每年都可以为帝国供应数千名各类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子。这些人普遍会进入官场。

毕竟数千年来学子读书就是为了当官!

不过也有一部分会进入工商界,尚有一部分会留在教育、学术界里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

这些学子也成为了帝国后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不过每年要提供数千名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现在还太早,因为如今直隶大学、南广大学、上海大学都还处于筹办期,首期招生会是在今年的夏季,而等这三所大学的首批学生毕业,那都得四年以后了。

也就是说,未来的这三四年里,帝国的大学生依旧只有帝国大学和江南大学这两所大学的学生。

此外还有几所高等师范学校的学生以及比较特殊的上海工商学校的学生。

未来数年内。帝国的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高等人才还是比较稀少的。

不过现在高端人才少了不代表帝国就会停下发展的脚步。

事实上,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主持负责帝国发展,尤其是工商业发展的还是一些半路出家的人才,他们并没有接受正规的新式教育,但是他们好学,同时很多干脆本身都是工商业出身的。

要知道早年林哲的幕府里,众多幕僚们基本都是从工商界里招募,还有一些南洋地区的华人。

他们兴许不知道怎么炼钢铁,但是他们却是知道钢铁行业的重要性。以及支持钢铁行业的发展。

比如郭龙云,他就是帝国发展工商业的代表人物,但是你要说他多懂得纺织、钢铁这些行业也是不对的。因为他压根就不懂这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清末枭雄】最新更新章节〖第四百七十二章 工业井喷〗地址https://wap.275b.com/14_14716/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