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工业井喷(3/4)
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大力扶持纺织和钢铁业的发展。
这一点对于官员而言尤为重要。
人嘛,不可能是全才,对于一个官员来说,你是不是懂得一些具体行业的知识其实并不重要,你只需要知道那些行业是需要支持的,那些行业是需要发展的就已经足够了。
帝国很多新派官员里,其实都是这种人,说起发展工商业里头头是道,但是你让他说具体怎么筹办一个钢铁厂或者纺纱厂那是肯定要抓瞎的。但是这并不会妨碍组织部给他们一个善于实业的评价。
因为怎么办厂那是商人们需要考虑的事,具体技术是技术人员需要考虑的事。对于官员而言,推出各种政策吸引商人们办厂才是他们所需要考虑的事。
所以你可以看到一个满口之乎者也。句句不离圣人的传统儒家科举出身的官员们大谈特谈如何发展工商业。
进入1862年后的帝国,兴办工商已经成为了帝国的主要施政方阵,也是官员们最容易出政绩的一个突破方向,所以你可以看到凡是有些条件的地方州府都是积极推动工商业的发展。
这种情况在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些通商港口里更是如此,大量的工厂再各个通商港口城市里建立了起来,然后依靠地理优势发展经济。
1862年,对于帝国的工商业而言,是一个值得骄傲的年份!
仅仅是1862年的第一季度,全国范围内申请设立的各类企业就高达四百多家,几乎涵盖了各行各业。
其中新增了三十五家煤矿,六家铁矿,一座金矿,此外尚有设计零件制造,维修等业务的机械产业六家。
同时纺织业依旧是经济发展的重头戏,新增纺纱,织布,印染等棉纺企业三十六家。
生丝行业倒是增长速度不快,只有一家生丝企业建立,但是这家设立在南通的蒸汽缫丝厂的注册资金就高达五百万,由此可以看出帝国的生丝行业的资本集中有多么厉害。
如今帝国的生丝行业有朝着资本密集化,甚至垄断化的步伐前进,由于一些规模庞大的生丝厂商有着各种优势。一些投资小的生丝厂商基本上很难生存下去,往往会被那些大型生丝企业收购吞并。
如此也就导致了,生丝行业里的新建工厂虽然速度缓慢了下来。但是基本上只有有人敢涉足投资生丝行业,那基本都是带着至少好几百万资金入场的。要不然很有可能被那些大资本吞的一干二净。
尤其是在上海这边,能够涉足生丝产业的都是一些大型资本,皇室产业的上海纺织公司就不说了,其他的一些生丝企业基本也都是一些资本巨无霸,背后里基本都站着外资银行、本土的一些传统钱庄或者新式银行,还有就是一些传统的富豪家族,资产少说也有好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
现在的生丝产业乃是属于非常典型的资本密集产业,利润高。但是投入也大,没有几百万资金在手根本就玩不转,就算勉强开起来了也是给人打白工,最后只能惨兮兮的赚一点加工费。
因为开办蒸汽缫丝厂,固定资产的投入其实并不算大,区区些许机器设备而已,工人的薪资也不算高,真正开支大的是收购蚕茧,然后生产出来后贩卖给洋行或者干脆运输到欧洲出售的这一个过程中,会严重的挤压流动资金。
随随便便都是上百万的货款压在上头。大型一些的蒸汽缫丝厂甚至会被挤占好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货款。
如果自身没有足够的资金的话,就得借贷,而不管什么时代。银行家都是最贪心的,每年的蚕茧上市时,那些蒸汽缫丝厂去找银行或者钱庄融资的时候,银行家们就会开出极高的利息。
如果借了,你一年坐下来就会发现大半的利润都被那些银行家的吸血鬼给拿走了!
不借的话,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清末枭雄】最新更新章节〖第四百七十二章 工业井喷〗地址https://wap.275b.com/14_14716/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