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七章 清军火炮(2/3)
情报方面有所失误,但他还是坚信这并非是他们的内应故意为之,可能是内应的举动被清朝政府察觉,提前进行了一些布置。而格兰特的话被英军情报参谋官吴士礼证实,就在侦察队回来不久之后,清国内应又派人送来了一封重要的情报,上面详细说明了清军调整的部署情况,因为清朝政府怀疑内部有内应,所以清军统帅僧格林沁在一开始部署的时候就使用了欺诈的手段,现已经查明,大沽炮台上的大部分火炮都是假的,大部分真正的火炮被僧格林沁集中在了侧翼阵地,从三个方向阻断了联军的去路,也就是说在北塘三个方向上都有清军的阵地。
情报上还提到联军登陆之后,清军甚至挖开白河,引河水淹没了部分的道路和大片土地,将道路和大部分开阔地变成了泥塘和沼泽,这些沼泽泥塘后面则是清军的几道防线,清军集中了将近八万步兵和五万鞑靼骑兵守卫防线,意图就是让联军上岸后将联军困在北塘。
这份情报之所以晚到是因为清军的严密封锁,而且上面还特别请求联军加快行动,鉴于清朝政府已经察觉,假若联军迟迟不能打开通往天津的道路,那么清朝政府的内应将会被铲除,而联军今后将孤立无援也没有了朝中在野人士的支持。
听完吴士礼的情报后,法国人开始抱怨这些清国内应做事太不隐秘,一早让清朝政府察觉,致使联军登陆之后陷于极度困难的局面。而英国人却很乐观,他们认为虽然眼前困难重重。但联军可以克服,既然知道了大沽口炮台现在火炮防御虚弱,大可以让舰队转而攻击大沽口炮台。从正面强攻。
会议在争吵中进行,但最后还是确定了部分士兵重新装船和联军舰队一起围攻大沽口炮台的计划。蒙托邦将军认为计划过于冒险,但他也暂时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同时会议还决定北塘的部队出动工兵和炮兵配合少量步兵向大沽口炮台攻击前进的计划,工兵架桥修路,炮兵使用两公里射程的线膛炮清楚清军的炮兵火力点,步兵掩护工兵和炮兵。虽然这个办法有些缓慢,但作为舰队攻击大沽口炮台计划的一个补充还是非常必要的。于是法军承担了陆上的攻击。而英军舰队实力较强承担了从海路攻击大沽口炮台的任务。
其实清军在上一次大沽口之战后,就加强了津塘地区的防御,清军大部分的重炮都集中在津塘地区使用。蒙托邦将军对清军火炮记忆犹新。太平军攻占广州之战中,清军在虎门炮台、沙角炮台等珠江沿线安装有500门重炮,其中200门是重型夷炮,最大者为68磅海岸重炮。联军舰队最大的炮也是68磅炮。可当时清军并没有很好的使用这些火炮。因为太平军采取的是偷袭炮台的作战方式,令清军火炮没能发挥作用就失陷了。
后来蒙托邦参观过广州太平军的一次演习,他们使用的就是清军的8000斤铁模巨炮,射程和68镑联军舰炮是一样的,6000斤铁模巨炮射程还远于葡萄牙海岸重型炮,其余大部分夷炮就是法制12磅重型拿破伦火炮,4000斤大炮是12磅重型拿破伦火炮的仿制品,除了新铸6000斤。8000斤,万斤巨炮与葡萄牙超海岸炮外。射程均在4里以内。
可以说清军火炮技术其实并不弱于联军,联军最大的优势在于他们拥有了射速更快的后装膛线火炮,这种火炮几乎与现代火炮结构相差无几。
清军在江南地区作战屡败于太平军,火炮使用上并不科是一个主要原因,此外就是沿海地区交通方便,像广州城集中了很多重炮防守却没有发挥作用,而其余城市的失败在于火炮稀少,像云南、广西等地都是使用自己铸造的火炮,而当地自己铸造的火炮没有沿海和北方铸造的火炮精良,是以在后面的炮战中,清军一直被太平军压制。
噩运没有离开联军,计划确定后的第二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和狂使联军无法采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最新更新章节〖第五百八十七章 清军火炮〗地址https://wap.275b.com/1_1191/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