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1/3)
分田到户以后,农村的气象一新。
这项政策真是深得人心,队里的土地按人头平均分配到各户,每年只用缴纳少量的稻谷抵扣农业税,剩下来的部分归各家自己所有,如果粮食吃不完,还会有国家收购,卖粮食也是一笔收入来源。
最要紧的是,生产队不再集体出工,因为是给自家种地,大家积极性很高,平常需要用一天才能做完的活儿,现在半天就弄好了,耙田犁地,都不用催,做得利利索索。
干农活的时间缩短了,一些勤劳的乡下人就卷起铺盖进城找事情做,这时候改革开放伊始,到处都开始新建工厂,工地上要的是人,只要吃苦耐劳就能找到事情做。虽然不正式,可每天都及时结算了工资,到工地上做小工五毛钱一天,大工翻倍有一块钱,要是运气好老天爷不下雨,一个月里竟能干上二十来天,这收入就很可观了,刨去自己的个人花费,一个大工在工地上干一个月,回家能交给媳妇十多块钱。
进城的乡下人多了,城里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居委会办的小饭馆显然不够用了,有人开始试探着去了工商部门办了营业执照,也开始摆小摊开小炒的店子,工地附近尤其多,都是民居里营业,全是口碑力荐,一传十十传百的过来吃饭。从外边看,根本不知道这里有饭馆,门口连招牌都没有一块,只有走进那房间,看到墙上挂着营业执照,才明白原来这是吃饭的地方。
除了饭店,私人招待所也迅速发展起来,有时候一条街都是做这个营生,主人家挤着睡在一两间房里,剩余的房间都租了出去,租屋子的乡下人睡的大通铺,又差不多都是在工地上做事情的,推开门进去,一屋子的汗臭。
杨水生和杨土生也加入了进城找事的大军之中。
县不算是个发达的县市,没有太多的工地,所以机会少,想要找份事情做实在为难。这时候没有什么固定的建筑工程队,全是例如中建五局之类的国营单位承包。每天一早,管工地的项目经理就会派几个手下员工拿了牌子到那里一放,外头排队的乡下人就开始朝里边走,要是这天需要五十个做小工的,数到第五十个,牌子竖起来,后边的人就可以回去了。
“明天记得早点来哟。”
招工的小伙子善意的笑着:“我们这里是八点上班,可一般七点半就开始招工了。”
杨水生和杨土生两兄弟进城之前,杨宁馨就和他们俩说,做大工的人比较缺乏,好找事情干,工资也高,让他们去学一门手艺再找事情做:“与其每天起早去排队等着做五毛钱一天的小工,还不如做一块钱的大工,咱们不着急去找事,先把本事练好再说。”
杨国平和王月芽都觉得杨宁馨说的没错:“小六说得对,咱们不缺这几天挣钱的时间,先去学门手艺再去找事情做。”
熊芬在旁边听了憋得脸红:“做小工都不用学,也有五毛钱一天!我娘家哥哥就是出去做小工,上个月挣了十块钱,他留了五块钱回来哩!”
“你是想要进大钱还是进小钱?”王月芽对于这个媳妇的鼠目寸光已经见怪不怪:“家里出钱给水生去学手艺,你还有意见还是咋的?”
“我……”熊芬心里确实有意见,可是她又不敢反驳王月芽的话。
她反驳也没用,反正杨水生也只听他老娘的。
“什么你啊我啊的,这事儿就是这样定了,水生土生每人去学门手艺,不吃亏。”王月芽眯了眯眼睛,想起了一件事情:“工地上泥工要得最多,都去跟隔壁队上那个章师父学泥工,顺带还学门木工,让你爹教你们,技多不压身。”
王月芽特地去供销社买了两瓶好酒,带着杨水生杨土生兄弟俩去了章师父家,说明来意摆出了十块钱:“这是我们家给的拜师钱,师父你可别嫌弃。”
章师父看到杨家这么客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八零年代金满仓】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八十六章〗地址https://wap.275b.com/202_202208/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