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淮南双雕 二(1/2)

大顺二年,大唐天下已濒临崩溃——王建驱逐监军的宰相韦昭度,兵阻剑门,独吞西川!魏博罗弘信依附朱全忠,朱全忠又攻克山东数州,这两人的实力都极大发展!这一切李允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是无暇顾及,这流民可把他害惨了!于化龙把他们分置在七百个大营,从中选取少壮者或屯田,或进工厂,或者当兵,一时声势很大,天下都在传言李允兵力百万!实际上安排下的人不过十几万,招兵也不过一万来人,剩下三百三十多万人都还闲着,没那么土地安排下他们!这就是说,这些人永远不能创造财富,而只能是一个大包袱!虽然于化龙竭尽所能,组织他们捕鱼、挖藕生产自救,但没有地种,这些举措不过是聊胜于无罢了。为了把他们迁到夷州、崖州和南诏去开荒,李允好话说尽,提出了很多优惠条件:免费接送,免费提供良种农具,荒地谁垦谁有,三十年不纳粮!但应者寥寥,李允在心里已经承认这一次手下人是对的,这流民要不得啊!可是于化龙不认输,他老兄想出了一条匪夷所思的招数:把流民送回淮南去!他说道:“淮南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自古繁华,但自打秦彦、毕师铎、孙儒、杨行密来回拉锯战,长江、淮河之间,东西千里扫地尽矣!杳无人烟,更无兵马,趁虚而入占据扬州,此其时也!”

李允连连摇头,“南诏那么好,他们都不去,现在孙儒大军正在淮南滁州、和州一带打仗,他们能回扬州?再说,扬州就算真的是一片白地了,但也还是杨行密的地盘,有安仁义堵在润州,他能让咱们来去自如?”出乎李允预料的是流民都愿意回到故乡,而且迫切希望能在秋粮播种之前回去,但都希望能得到李允丹旗黑甲大军的保护。李允松了一口气:哪都不去,还以为他们吃定老子了,原来是想回老家!这事好办,不行就向安仁义行贿,一万两黄金不信砸不晕他!

没等李允拿金子去砸,安仁义举润州不战来降!上次长江大战,安仁义的小船上安装了人力踏轮,行驶如飞,以火攻大破李允的长江分遣舰队,焚毁三千石护卫舰一艘、两千石大江船八艘和十几艘小舰,把李允二十万两银子的军费连同五百多官兵送到了江底,这次竟不战而降,却是为何?原来安仁义虽归附杨行密,但一州独立,也就是说,他是杨行密这个大独立王国中的一个小独立王国。这次流民逃到江边,前有天堑,后有吃人的贼兵,安仁义是有良心的人,派部下用船接送,当时杨行密也没说什么,后来听说李允得到流民声势大振,便怀疑安仁义暗中资敌,安仁义不能自安,加上杨行密受孙儒猛攻,不断要安出兵相助,孙儒军力强盛达三十万,旗帜兵马绵延百里,杨行密屡战屡败,朝不保夕,自己跑去干什么?就润州那几千人马还不够孙儒塞牙缝的呢!安仁义思前想后,最后来投李允,“小人无知,误犯大王虎威,今窘极来投,幸大王恕罪收留!”

李允得安仁义大喜,马上任命他为大唐水师参谋长,代李允打理水师一切事务,和陆师参谋长尉迟勿猛平级!有了安仁义,李允的水师实力大涨,立刻横断长江,把三百万多流民迁回淮南,把第四军安插到扬州、楚州一带,北防时溥,西防朱全忠,西南防孙儒、杨行密,水师封锁长江,两岸接应,一旦有战事,十天之内全军主力就可打过长江去。

四下借粮的使者几乎全部空手而回,只有鄂岳观察使杜洪友情赞助了三千石大米,不但四川王建,黔中希实不予理睬,就连在李允眼皮子底下的江西钟传也一毛不拔!好,你们他妈给我等着!

三百多万流民返回到淮南大平原后,仍分七百大营,抱团才能取暖,屯聚才能自保啊!每营约五千人(拖家带口,分不那么均乎!),设营长一名,由副营级军官担任;十营为一屯,设屯长,由副旅级军官担任;每屯给一个暂编师番号,号称“军屯”,这样就凭空变出七十个师,于是斩竹为兵,染木为甲,广设旗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万世大唐】最新更新章节〖第二十四章 淮南双雕 二〗地址https://wap.275b.com/224_22470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