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南攻北守(1/3)

嘉靖二十六年四月二十六日早朝之后,朱厚熜谋划了许久的军事检讨会如期开幕.

早在年初,朱厚熜就下旨,将陕甘、宣大、蓟辽三大战略区挂正二品兵部尚书衔或正三品兵部侍郎衔的总督、九边重镇正二品总兵、江防军都督等明军重要将领召集到京城,与驻守京师的禁军各部师以上武将共同开一个所谓的军事检讨会,其用意上谕说的很明白“检讨近年来国家军事之成败得失,讨论今后一段时期国家军事之战略方针”。但所有与会人员还是有点摸不着头脑:历来战事成败,各地总督、九边大帅都上呈有奏疏,朝廷也秉承圣意做出赏罚决断,已盖棺定论,何必再另行检讨?至于国家军事战略方针,历来是由兵部拟订呈报内阁转呈御览,确定方略大计之后颁下由各军镇遵旨施行便是,哪里还容那些督帅随意置喙?

不过,此次军事检讨会一切章程仪式由朱厚熜亲自拟定,倒办得花样百出、有声有色:先是由兵部尚书曾铣和五军都督府大都督、太师英国公张茂分别就前几年两场大的战事京城御鞑靼和平定江南叛乱做总结报告;其后,分别由营团军指挥使戚继光、江南游击军指挥使俞大猷和江防军都督等人分别做攻克徐州、江南游击和渡江战役的战情报告。朱厚熜都逐一给予了精彩的点评。

在点评京城保卫战之时,朱厚熜向明军诸位将帅揭示了自己为何要召开这次军事检讨会的用意:“京城御鞑靼,我军背靠金城汤池,持有火器之利,并有京师义勇乡民助战,与远道来袭的敌军战损比却仍达到5:1。两相对比,我军总体战力不容乐观,甚至可以说是触目惊心。兵不练不战,日后各军都要以修武练兵为第一要务,练出精兵劲旅,方能保家卫国。”

不过,朱厚熜也知道,这样的话,即便是不容违抗的圣谕,也不见得能引起那些麻木日久,只想太太平平混日子的九边督帅的重视。但有京城保卫战那血淋淋的事实摆在面前,或许会对他们有所触动吧!

接下来,还安排有禁军各部为诸位将帅演武。禁军各部调回京师这一年多来,已按照新式军制进行了整编,并按照营团军的练兵方法严格进行操练。挟大胜之威的虎狼之师训练成效斐然,一连三天的操演令阅武的九边督帅们都赞叹不已,就连带出了大明第一强兵营团军的俞大猷、戚继光及曾望、曹闻道等诸位将军也啧啧称奇。

在阅武厅之下,还站着数百名身穿蓝色官服,胸前却没有补子的青年官员和上千名身穿儒生服冠的士子,他们是今年的新科进士和京师大堂的大生,奉旨前来阅武。

朱厚熜特地下旨命这些官士子也来阅武,当然不是让他们吟诗做赋记述这难得的盛世军威,而是为了激发起他们的尚武精神和报国热忱,激励他们投笔从戎,从中遴选和培养明军目前急需的军事指挥人才。

这一用意说来有些可笑,可朱厚熜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这几年的连番大战,使他痛感军事指挥人才的匮乏,而随着下一步国际局势的变化,明朝要面对的敌人,除了传统意思上的北虏南倭之外,势必还要增加一个西番,即如今已占据了东南亚的葡萄牙人和即将来到东方的西班牙人。面对如此复杂的国际局势,明军要加速正规化建设,做好军事斗争的准备,对各级军事指挥人才的需求就显得尤其迫切。正所谓病急乱投医,朱厚熜一方面命令五军都督府尽快筹办大明最高军事府讲武堂,推行正规化军事教育,培养中高级指挥人才,并在禁军开设各级随营武,对年轻有实战经验的中低级军官进行轮训;另一方面,不得不把选拔军事人才的目光投向了那些官士子。

尽管明军开办有各级武,朝廷也开有武闱开科取士。客观地说,如果真正严格地实行了这样系统的军校培养选拔制度,使任何有志于成为军官的人只要经过了系统的培训并且考试合格,便能取得武举或武进士的头衔,以此作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欲扬明】最新更新章节〖第五十七章 南攻北守〗地址https://wap.275b.com/24_24264/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