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寒苦清官(2/3)
激,又见皇上对这位老知县十分赏识,便凑趣说道:“孙知县,你里头穿的可是百衲衣?”
孙嘉新先是一愣,随即想起来发话的这位大人是镇抚司的上差,大概无所不知,只得颇难为情地点点头。
朱厚熜来了兴趣,追问道:“什么百衲衣?”
杨尚贤觉得再怎么解释也不如让皇上眼见为实,便对孙嘉新说:“孙知县,你不若就在此处更衣,让皇上看看。”
孙嘉新忙推辞道:“身为臣子,岂能在君父面前失礼。”
朱厚熜越发来了兴趣,笑道:“怕什么?三国吴王孙权于大宴之时,命甘宁甘兴霸连里衣都去了,数他身上一块伤疤赐酒一杯,非但不失君臣之礼,更留下一段千古佳话。朕将督查清丈田亩的重任托付给你,正需要你有甘兴霸那样‘万箭攒心,亦一往无前’的豪勇之气呢!”
皇上信手拈来的这个典故虽说不是那么妥当,大致也能自圆其说,孙嘉新无法推辞,不好意思地解开了身上那件破烂污浊不堪的衫,露出贴身的里衣,只见补丁摞着补丁,深一块浅一块,找不出碗口大的一块净布,浑然就是一件乞丐所穿的百衲衣。
朱厚熜早就有心理准备,见到这样的破衣烂衫,还是忍不住吃了一惊:“啊,这就是你的百衲衣?”
在君父面前更衣已是失礼,又让君父看到自己穿着这样的破衣烂衫,孙嘉新更觉得亵渎天目,红着脸吭哧吭哧回答不上来。杨尚贤笑道:“皇上,据下面的奴才奏报,说这位孙知县是有名的老抠,外面的官服关乎朝廷体面,他还是不敢太马虎,但里头的衣服,不穿到渔网似的吸不住针,他是决计不肯扔掉的。”
朱厚熜诧异地看着孙嘉新,问道:“朝廷的俸禄虽然不够丰厚,但也不至于让你衣不蔽体,更不用说你诸暨是二等的富庶县份,一年有上千两的养廉银,你的钱呢?”
还是杨尚贤替他回答:“他的官俸除了养家,每年春荒,都拿出来施舍给乞丐了。”
朱厚熜紧盯着孙嘉新,问道:“当真如此?”
孙嘉新嗫嚅着回答道:“回皇上,诸暨临近省城,往昔春荒乏食,百姓就都涌入杭州乞讨。杭州又是水陆交通要冲,过往的卸任贵宦、当朝大僚络绎不绝,实在有碍观瞻,省里府里上司也很不高兴。微臣接任诸暨正堂之后,便把朝廷给的养廉银都捐了出来,换成粮米,给百姓熬几锅薄粥。又发动治下大户主动纳捐,帮着百姓渡过春荒。奈何财力有限,仍免不了有百姓要流离在外,乞讨度命。微臣亦免不了要年年受到省府上司衙门的申斥……”
朱厚熜叹道:“这大概便是你方才所说的‘恶贯满盈,附郭省城’吧!人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自古以来,杭州便富甲天下。可是,近在咫尺的诸暨,包括杭州城里,仍有不少百姓无隔夜之粮,甚或终日食不果腹,只能靠沿门乞讨方可捱命。我们这些当皇帝的、做官的,欲要富国强兵、致民安乐,任重而道远啊!”
孙嘉新应道:“皇上奋万世之雄心,开中兴之新政,清丈田亩、惩抑豪强,仁君爱民之心,可昭彰日月、震烁古今。微臣之所以不敢公开上书揭露大小弓之弊,正是不想给那些官宦势豪大户留下攻讦国政之口实。方才皇上问起赵府台,微臣其实还有一件事未曾对皇上说实话:当日微臣被逐出巡抚衙门大堂,赵府台曾打算替微臣上疏抗辩,并揭发此弊,被微臣百计劝阻了。”
朱厚熜仍怀疑他在帮着赵贞吉说话,追问道:“这是为何?”
孙嘉新说:“回皇上,赵府台与微臣关系匪浅,微臣担心他因此获罪得咎,断送了远大前程,更使国朝少了一位年轻干练之才。”
“什么关系?”
孙嘉新说:“回皇上,赵府台与微臣同出俆阁老门下,有同门之谊,此其一;其二,赵府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欲扬明】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一十一章 寒苦清官〗地址https://wap.275b.com/24_24264/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