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官吏斗法(1/3)

第一百一十二章官吏斗法(你的轻轻一点,点亮我码字的人生,支持数字,支持正版,跪求订阅.)木箱的铜锁被打开,箱盖也被揭开,朱厚熜看得分明,一套七品的官服乌纱叠得整整齐齐,旁边是一颗官印,显然正是诸暨正堂大印。官职禄位,皆是君父天恩所赐;抚民一方,又是代君父行政,是故大印要用代表皇家威仪的明黄绸缎包裹起来。

官服官帽和大印都静静地躺在箱底,朱厚熜猜想,孙嘉新大概是决意把清丈田亩的弊端上达天听之后,就要辞官归乡了官场蹉跌二十余年,一遭罢官、一遭贬黜,这一次又被逼得装疯卖傻、丢官去职,即便是这样骨奇佳、操守高洁的官场硬汉,也萌生了“不如归去”的念头吧!幸好自己专程来诸暨走了这一遭,否则的话,失去这样的清官能吏,真是大明王朝的一大损失啊!

从前面大堂上传来的堂鼓声越发响得紧了,孙嘉新更不犹豫,倏地捧起官帽戴上,接着拿起官服抖开穿在身上,正要系上肩膀上的扣绊,眼前多出了两只手。他抬眼望去,竟是皇上,看那样子,皇上是要为自己系上扣绊。

孙嘉新的眼泪立刻涌了出来,不顾君臣礼仪地直视天颜,粗大的喉结上下蠕动,花白的胡须也不停颤抖,嘴唇更是哆嗦着说不出话来。

朱厚熜不言声地拉过孙嘉新官服上的带子,打了个结,将两幅官服系在了一起,然后又替他掸平了官服上的皱褶。

孙嘉新也不言声地系上了腰带,跪在地上,叩了个头,起身从箱底里捧出那颗诸暨正堂的官印就要往外走。还未走出门口,却听到朱厚熜又说:“等等。兵部杨大人、鸿胪寺王大人随你一同升堂,如何可好?”

“这”孙嘉新怔住了。又不是三堂会审,大堂里坐上职衔远高于自己的朝廷大员,怎么说也不合适啊……

杨博劝阻道:“王大人,你我虽是朝廷命官,却都不分管民政,亦无御史职衔,插手地方政务,未免有逾越职权、越俎代庖之嫌。我们还是安坐后堂,等着孙知县断事完毕再来叙话吧……”

回到明朝七八年了,只是在金銮殿上当皇帝,还从未见到地方官府衙门的大老爷们是如何升堂断事的,岂不遗憾?因此,朱厚熜说:“你我都没有穿官服,不会曝露身份,请孙知县给我们在大堂旁侧设个座旁观,大概也算不上什么‘逾越职权、越俎代庖’吧?”

孙嘉新情知皇上定是要亲眼看见自己处理政务才能放心,只得接受了皇上这个颇为强人所难的主意。

县衙里的六房书吏、三班衙役都被阵阵响的堂鼓从各处催了来,他们原本就从那些被赶回来的衙役口中得知,发魔症停职的大老爷突然又安好了,要升衙断事。有人心中暗自惊惧,有人无比兴奋,还曾热烈地议论、争吵了一番,个别冲动的险些要老拳相向。不过,上了大堂,他们就都收敛了那些乱七八糟的心思,写在脸上的,也都是一样的肃然神色。

孙嘉新捧着大印,从二堂中走了出来。随班衙役立刻以手中的水火大棍顿地,拖声调喊道:“威武升堂”

跟电视上演的一般无二,朱厚熜莫名地兴奋了起来。

孙嘉新凌厉的目光扫视一圈,六房书吏、三班衙役都是一凛,原本有些松垮的身子就都挺直了。

孙嘉新吩咐道:“来人,给两位先生设座。”

按照规制,衙门大堂上只有两个座,正中大案后边的座位自然是堂尊的正座;旁边给县丞摆一把椅子。通常只有在衙门审案,需要退休乡官、有功名的士人等等地位不俗、需要礼敬三分的人出庭作证之时,才给旁人设座。今日又不审案,给这两位天知道是哪里冒出来的“先生”设的什么座?不过,堂尊已经发话,而且看着面色不善,谁也不敢在这个时候触霉头。几位随班衙役赶紧从后面的二堂上搬出两张椅子,摆在了大堂旁侧六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欲扬明】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一十二章 官吏斗法〗地址https://wap.275b.com/24_24264/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