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钱塘观潮(1/3)
第一百二十四章钱塘观潮(你的轻轻一点,点亮我码字的人生,支持数字,支持正版,跪求订阅.)兴许是听出了孙嘉新的弦外之音;又或许是得知杨博莅临诸暨,便料定浙江清丈田亩一事上所发生的一切都瞒不过朝廷,为了弥补过失、将功折罪,于元忠回到杭州之后,不但与巡抚张继先迅速定下了当年赋税仍按黄册所载田亩数额计征的决定;还强逼着杭州城中的豪富之家、富商巨贾又借给了浙江藩库一百万两银子,用于织造局收购生丝,其中,五万两现银于孙嘉新要求的三日期限之内安全运抵诸暨。
守在诸暨亲眼看到了桑农踊跃交丝、高高兴兴地揣着卖丝所得的银子而去的热闹场面,朱厚熜又叮嘱孙嘉新要不失时机地大力鼓动百姓改稻为桑,便带着杨博、杨尚贤和镇抚司校尉启程前往杭州。
与此同时,高镇东和谢宇翔两位太保爷已遵上谕,改道南下泉州,去南洋找寻那位不辞而别的郡马赵隐了原本他当日一时冲动,是说要让大太保杨尚贤也一起去南洋的,可是架不住杨博以圣驾安危为重的理由再三劝谏,又考虑到杨尚贤身为镇抚司最高官,不但要保卫皇室成员的安全、掌管诏狱,还负有大明王朝对外搜集各国情报、对内监控武百官等重要职责,确实不宜派到吕宋那个弹丸小国,去执行那样一个说小不小、说大也大不到那里去,只是为了他这个皇上能心安理得地面对阿宝亲王在天之灵的秘密任务。
作为一省省会,杭州城里有浙江抚、藩、臬三司,或是抚、按、三台等一省的方面大员,都曾进京述职、伏阙跸见过自己;而且,他们若是听说杨博这位如今炙手可热的兵部大员莅临本省,那还不得成群结队地前来拜见?自己再小心谨慎,也会被窥破行藏、惹出麻烦。回南京之前,朱厚熜不想节外生枝,就不敢入住馆驿,让镇抚司的校尉以丝商的名义包下了城里一家不起眼的客栈。入住之后,略略梳洗一番,便带着杨博和杨尚贤等人出了门。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湖光山色,色撩人。杭州城里美景如画,街上人流如梭。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朱厚熜君臣几人来到了杭州城外钱塘江的入海口,这是他今日外出的目的钱塘江潮天下闻名,今日又恰逢十八大潮之日,既然如此凑巧地赶上了,若是不看,岂不遗憾终生?
此外,朱厚熜一到杭州,便派人前去杭州府衙,手持杨博的名刺,悄悄地请知府赵贞吉到客栈来相见,准备当面训斥他几句。可是,杭州府衙的人回话说,赵贞吉这段时日一直住在海塘工地上,督率数万民夫整修海塘,要紧的公也都是送到工地上去签批。既然如此,也就正好可以把观潮、视察河工、训斥赵贞吉一并进行,一举三得,寓休闲于公务之中,何乐而不为?
来到海塘工地,却没有见到万人会战的热火朝天景象。问过旁人才知道,秋收在即,被官府征发来修海塘的民夫大多数都被放回了家,只有不到千人的市井无业流民留在工地,这时辰也正在吃饭休息。既然如此,身为知府的赵贞吉却还是留在工地上,以整修海塘为名、实则避祸的用意已暴露无遗,朱厚熜越发恼怒,便派人去那边工地为民夫设立的营地,以杨博的名义“请”赵贞吉过来一同观潮。
这里距离钱塘江入海口已经很近,受潮汐的影响,一天之中江水的涨落很大。久而久之,沿着江岸就出现了一大片一大片的浅滩。为了抵御潮汐对堤岸的猛烈冲刷,减少水土流失,千百年来,沿江居住的百姓就不断地在浅滩上广种杂草和灌木,并且筑起一道一道阶梯状的防波堤。这些被统称为“草塘”的防波堤从杭州城下一直延伸出去,经过周边的海宁、海盐各县,一直延伸到东边江口的乍浦所,达八百余里。它与享誉千古的钱塘江潮一道,成为天下闻名的一大景。此刻已近日暮时分,西边天际,夕阳渐渐落入丛生的树木背后,但是天空依然明亮,高高矮矮、远远近近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欲扬明】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二十四章 钱塘观潮〗地址https://wap.275b.com/24_24264/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