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小事不小(2/3)

生素,还需要下旨征召天下能医妙方?

随即,他便收敛了脸上的嬉笑,心情也突然变得无比沉重起来:谁说这是简单的病?以明朝的医疗卫生水平,当然不可能知道什么维生素,难怪连李时珍这样的医国圣手都束手无策。自己不过是有其后几百年人类科技发展的积淀,也只是略知皮毛而已,有什么资格沾沾自喜地菲薄前人?而且,这么重要的一件事情,自己当初怎么就没有想到?貌似这种病症,就是当年美军在南太平洋作战时发现的,自己怎么偏偏就忘记了?大明将士远涉重洋,浴血奋战,为国家开疆拓土,可谓劳苦功高,却还要忍受病痛的折磨,这是自己的失职啊!

自责了好久,朱厚熜勉强为自己找到了开脱的理由:往昔明军根本没有一套完善的后勤供给系统,各省被征调出征的客军,军需供应由本省负责。各级地方官员和军中的粮秣官往往都要上下其手,大肆克扣军粮,为了补足运往军中的军粮数额,总是要买些糙米粗粝以次充好,甚至往米面之中掺杂大量的谷壳麦麸。军中将士吃起来如嚼沙砾,却在不知不觉中补充了所缺的维生素。这一次大军跨海远征,在自己的严厉督导下,大明王朝上上下下都对此无比重视;全权负责军需调用转运诸事的内阁资政夏言又是高拱的恩师,当然会压着军需供应总署和东南诸省将白米细面源源不断地运到南洋。既有皇上宪命;还有柄国多年的内阁资政眼睛盯着;率军出征的监军高拱、主将戚继光两人又都是朝野共知的皇上心腹,握有密折奏事之权,动辄就能把事情捅到天上去,军需供应总署和东南诸省各级地方官府衙门谁敢怠慢,又有谁敢冒着抄家灭族的风险去以次充好、克扣远征军的军粮?也就是说,上上下下都是好心办了坏事。这也情有可原——明朝人谁知道有维生素b?又有谁知道谷壳麦麸里含有大量的维生素?至于高拱和戚继光为何要隐瞒此事,大概是认为区区千余将士患病,只是一件小事,不足以惊动朝廷、污浊天听。而自己也并不是不重视这个问题——先前东海舰队在近海剿倭,自己就曾指令东南诸省沿海各州县为东海舰队置办新鲜蔬菜,保证军中将士日常所需。去年又将罐头操练了出来,并责令军需供应总署立即在南北两京和宁波、泉州等港口城市择地修建加工厂,只是建成投产尚需一段时间,目前尚不能大量供给而已……

因为牵扯到自己的心腹重臣高拱和爱将戚继光,朱厚熜没有召御前办公厅的当值秘书来记录,而是自己提起御笔,先给李时珍写了一份手札,表扬他忠勤王事、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让他继续督导远征军做好卫生防疫工作。至于军中出现的那种怪病,倒可不必过于担心,一来多食瓜果菜蔬,二来三餐杂以粗粮,便能不药而愈。

接着,他又给高拱、戚继光写了一份手札,严厉斥责他们不遵从自己曾经说过的“军中一应医事,应悉数听从李先生的安排调度,任何人不得干涉”的上谕,瞒报军中重大疫情。日后但有类似情事,必须即刻奏报,违者严惩不贷。并着令他们会商南洋宣慰使司衙门,指示吕宋国提供大量瓜果菜蔬,务必在休整期间治愈军中病患——跨海远征不同于当初东海舰队在近海剿倭,若是从国内转运新鲜瓜果菜蔬,不但劳时费力,且路途遥远,等运到吕宋,少说也有一大半都腐烂了,还不如就在当地采办,照价给值,所需开销从吕宋国岁贡五十万两白银中扣减便是。同时,自己将责令军需供应总署给远征军调去一部分粗粮,此举并非朝廷拿不出那么多的白米细面,更不是有人故意克扣军粮,而是为着军中将士们的健康着想,他们要认真做好解释工作。

有御前办公厅的众多秘书朝夕侍奉左右、伺候文墨,朱厚熜已经很少自己提笔写字了。今日一口气写了两封手札,不免觉得手腕酸困,搁下笔,双手交叉,活动手腕和十指,同时心中慨叹不已:当年被老师罚抄三十遍、五十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欲扬明】最新更新章节〖第三十一章 小事不小〗地址https://wap.275b.com/24_24264/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