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上门募捐(1/3)

第四十六章上门募捐

(你的轻轻一点,点亮我码字的人生,支持数字,支持正版,跪求订阅。)

严世蕃说次日要去拜访前任四川巡抚、二品退职乡官孙泽生,齐汉生便如约来到馆驿。他知道严世蕃携美而归,是夜定会十分“辛苦”,一晌贪欢,早上定然起不来,便有意来的晚了些。谁知道,他到了馆驿,却见严世蕃早已装束完毕,正阴沉着脸坐在那里,显然已经等他等得很不耐烦了,慌忙解释说:“府衙中有几件要紧的公务要下官处理,姗姗来迟,万祈抚台大人恕罪。”

严世蕃冷哼一声:“什么要紧的公务能比得上募捐钱粮为皇上整修殿宇?我明白你子方兄的好意,但你也未免把我看得太低了。”

被严世蕃点破了心思,齐汉生无比尴尬,嗫嚅着正要解释致歉,严世蕃却又说道:你子方兄的探花才情,莫非还看不出来,我向那个沈一石索要如玉,并非贪恋美色,实是为了引出卖田之事。惟其如此,方能让那帮阉宦心安理得地受你的恩惠,日后有事用到他们,他们也不会疑心你我早就设下圈套诓骗他们,意在拿他们做挡箭牌。跟杨金水先给你许郑两家虐民罪状,再跟你谈关照沈一石收买田产是一个道理。”

齐汉生这才恍然大悟,由衷地说道:“抚台大人睿智……”

严世蕃摆了摆手,打断了齐汉生的话:“罢了。事君惟忠,待友以诚,这种话我也只能对你这样的知交好友说,你却不必再说那些没意思的话。正事要紧,我们还是即刻起身吧!”

在任官员初到一地,总是会去拜访当地德高望重的退职乡官。这既是官场一大礼仪,又能彰显礼尊先贤的儒\风范。因此,严世蕃完全不必象昨夜前去织造局拜会杨金水那个太监一样需要掩人耳目,摆出了巡抚规制的排衙仪仗,头前有衙役鸣锣开道,两边有兵士护持左右,他和齐汉生两人坐着八抬大轿,浩浩荡荡一大队人来到了位于薰风巷的孙府。

孙泽生闻说现任南直隶巡抚大人携本城知府来拜,慌忙出来迎接,将严世蕃和齐汉生两人迎进府中。待双方分宾主坐定,几位眉清目秀的小厮便上来摆出三桌茶点,都是一样的规制:两把精美的宜兴紫砂壶,分别泡着君山银针和洞庭碧螺春,显然是要客人按自己的口味选择;杯子也是极细的成窑精瓷,一看就知价值不菲。当中七八个小碟子,无非是些佐茶的点心,有水饺、烧麦、春卷、馅饼、云片糕、带骨鲍螺等等。江南人士待客吃茶,通常都要摆上几样点心,但象这样满满登登摆了一桌子,无疑是孙泽生礼敬严世蕃这个贵客。

宾主寒暄叙话之后,严世蕃说明了来意,动员孙泽生带头乐输钱粮,为府中官绅士人做一榜样。孙泽生当即慷慨表态,言说严世侄屈尊降贵,令他蓬荜生辉,更是他阖府上下的殊荣恩遇,他愿意带头认捐纹银五百两。并声称自己一向为官清廉,这些银两已经是他近乎全部的积蓄,其中五十两还是当年致仕还乡之时皇上的恩赐,原本一直用明黄绸缎覆盖,供奉在香案之上,每逢初一十五都要带着全家老小顶礼膜拜,以示不忘君父浩荡天恩。这些年里几度遭遇家变,可他哪怕再是穷困潦倒,哪怕沦落到了举家划粥断齑的地步,也舍不得动用分毫,一心要把这锭赐银当作传家宝留给后人,让孙家后世子孙世世代代都铭记君父浩荡天恩。不过,既然严世侄出面敦请,他不能不如今捐献出来为君父修葺殿宇,也算是得其所哉,自已亦可含笑九泉云云。

这位年近八旬的退职乡官喋喋不休地表白自己是何等的忠君爱国,话里话外又在暗示自己的生活是何等的窘迫,甚至比出了北宋范仲淹“划粥断齑”的典故;拿来招待两位贵客的却是不亚于狮峰龙井的名茶君山银针飨客,所用茶具也是价值不菲的官窑精瓷;而且,居然还在严世蕃面前摆出老资格,一口一个“世侄”,让齐汉生觉得万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欲扬明】最新更新章节〖第四十六章 上门募捐〗地址https://wap.275b.com/24_24264/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