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上门募捐(2/3)

好笑,不动声色地呷饮香茗,等着看严世蕃如何按耐不住,跳起来揭破孙泽生的虚伪假面。

谁曾想,原本脾气暴躁的严世蕃居然象个慈眉善目的菩萨一般安然坐着,含笑听孙泽生在那里哭穷,时不时还要符合着孙泽生的表白,\上两句感慨,赞叹“孙世伯”致仕多年仍不忘报效朝廷,诚为食君禄\之榜样,“小侄”定当上奏朝廷,予以旌表褒扬。

等到孙泽生说的口干舌燥,端起茶碗来润嗓子之时,严世蕃说道,孙世伯如此公忠体国,难怪能教育出如世兄那样勤勉用事的儿子。世兄在五品同知任上已经三年了,按朝廷规制,该循例晋升一级,但他既政声卓著,又是簪缨世家子弟,理应得到朝廷的破格提拔。闻说云南镇宁府正四品知府某某染恙,年初卒于任上,吏部尚未择人补任。若蒙世伯不弃,小侄愿意举荐世兄接任此职……

孙泽生一口茶差点喷在对面坐着的严世蕃身上——云南镇宁府?谁不知道那是蛮荒瘴痍之地,历来被官员视若畏途,谁被吏部选中去那里任职,无不如丧考妣,到任不久就拜疏求去,甚至还有赴任途中就弃官潜逃,隐姓埋名了此残生的。前任知府上任不到半年就撒手西去,闻说便是不服水土,中了瘴气之毒而无药可救。除此之外,那里更有三大要命之处:一来当地土官山民向来桀骜难驯,不服朝廷教化,动辄聚众闹事、毁衙杀官。倘若治下刁民作乱,牧民之官即便不死于暴徒之手,也要被朝廷追究治境抚民不力之罪,下狱论死。二来自太祖洪武年间而始,沐王府便永镇云南,在当地势力之大,等若一方诸侯。朝廷命官虽不受其节制,却都要受其掣肘乃至欺凌。倘若不合其心意,轻则被诬告丢官,重则莫名其妙就丢了性命。老夫在四川巡抚任上,曾为沐王府私自贩运茶马货于乌斯藏一事上疏弹劾过当代沐王,与其闹过不少龌龊。我的儿子倘若去镇宁府当知府,岂不是羊入虎口,有去无回?三来闻说朝廷已经定议要出兵惩戒安南,除了远征军从海上进攻之外,还要从云南陆路进兵。设若陆路出师不利,兵败溃散,被安南蛮夷军队衔尾追击,攻入国门,地处边陲的镇宁府便是\当其冲。知府身为朝廷命官,守土有责,到那个时候,不是困守孤城,死于蛮夷兵士之手;就是丢城失地,被朝廷抄家灭族。老夫三代单传,就那么一颗独苗,严世蕃这个兔崽子是要借刀杀人,断我孙氏一门的香火啊!

好在孙泽生年纪虽大,却还没有老糊涂,立刻明白了严世蕃为何要施出这一阴损毒辣的“绝户计”,哭丧着脸说:“世侄大人、严抚台,老朽是愿意为朝廷效力,为大人分忧的啊……”

严世蕃脸上醇醇的笑容不见了,恶狠狠地说:“既然愿意为朝廷效力、为本抚分忧,就该拿出诚意来!五百两银子?你当我严世蕃是叫花子吗?!”

“那么,老朽乐输一千……”孙泽生犹豫了一会儿,咬咬牙说:朽愿意乐输五千两纹银为君父整修殿宇,抚台大人意下如何?”

孙泽生张口就增加了十倍,严世蕃却还是冷冷地盯着他,一声不吭。

孙泽生情知严世蕃仍不满意,哭丧着脸说:“抚台大人明鉴,老朽本非豪富之家,为官之时亦能恪守朝章国法,俸禄之外,一介不取。说句罪该万死的话,当年朝廷尚未实行养廉银制度,每年就那么几十石米、百十两银子,还动辄折色计\,一匹价值不到三两银子的棉布,折俸要折二十石禄米,等若从四品的官员一月只能领到一匹棉布,折价卖了才能买粮度命,日子过得真是十分清苦。老朽自弘治年间便出仕为官,历事三朝,待罪官场凡三十余年,历任六部及省府州县诸多官缺,也未能攒下一点宦囊节余……”

严世蕃冷笑道:“孙世伯欺小侄世蕃年幼无知啊!当年确是没有养廉银,可是,世人常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更遑论孙世伯曾做过堂堂一省之巡抚!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欲扬明】最新更新章节〖第四十六章 上门募捐〗地址https://wap.275b.com/24_24264/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