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剑指南洋(1/3)
1;912;5991;;19;19;19;6;5;5;1;8;1;21;6;9;11;09;;1915年11月2日,为支援欧洲盟国,明军与南洋四国联军发起马来亚——印度支那战役。
在陆地战场,英法军队处于绝对的劣势,由于欧洲激烈,两国在东南亚殖民地有经验有能力的军官和训练有素的军队几乎全部调回国内参战,剩余部队基本以可靠性和忠诚度不佳的殖民地部队为主,这些部队装备低劣,士气低落,仅能用于镇压当地土著的叛乱。
反观对手,南洋陆军普遍受过相当完善的丛林战训练,并在南美战场获得了最宝贵的现代化战争经验,明帝国陆军规模庞大,拥有丰富的大兵团作战经验,其南方型部队同样适应东南亚雨林区气候。
由于英属马来亚及法属印度支那当地有大量明裔,尽管在开战之后两地殖民地政府立刻对明裔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居住在被军队包围的一个个隔离区内,但明裔在当地有着上千年的历史,这样的控制虽然有效却无法完全隔绝,英法军队的部署在明军面前已经毫无秘密可言,明帝国统帅部由此制定了在雨季行动,利用英法军队不善雨季作战的特点在陆上快打快推,引诱驻在印度的英国舰队来援从而将其在海上聚歼的作战计划。
11月2日,明军第六集团军与暹罗王家陆军第一集团军从暹罗南部四府出发,以1500门大炮经过12时轰击后越过马来亚边境,顺利击溃边境地区英国守军。
同日,明帝国陆军第五集团军四个军又两个师从南掌和交趾兵分三路进攻法属印度支那,两天之后即渡过湄公河,同日攻占柬中部城市磅同,12月6日,明军占领金边,法国总督若斯特·范沃伦霍宣布向明军投降,柬埔寨国王西索瓦随即宣布柬加入同盟国集团,并前往北京觐见大明皇帝,被册封为金边郡王。
29日,从宋暹罗南部卡港出发的明帝国海军陆战队第三军在海军12艘老式战列舰的掩护下冒着大雨于马来半岛北部哥打巴鲁登陆,随后与北面陆军一起顺利包围马来半岛英军主力印度第三军,经6时激战迫使印度军队投降。
在此后,陆战队第三军先后发起10余次师团级规模登陆,从马来半岛一路跳跃至马六甲海峡区,后世军学界一致认为,明军陆战队是役的一系列登陆行动,是为蛙跳战术第一次在实战中应用。
以广西以及交趾,南掌,苏禄三内附藩国汉族兵组建的明第六集团军吃苦耐劳,尤其善于丛林作战及行军,由于该部拥有大量轻型坦克及摩托化辎重部队,故而行动极为迅速,以帝国陆军标志性的钳形攻势接连粉碎英军的抵抗,由于马来英军主力印度部队及少部分英印部队从未接触过这样的战法,其在丛林中布置的防线不断被渗透迂回,大量英军被击杀或被俘,后撤中的英军虽然炸毁了大量桥梁,但明军早有准备,其机械化舟桥部队以极高的效率搭建一座又以座可以行驶轻型坦克和辎重卡车的钢制浮桥,明军得以快速前进,紧咬英军。
在留下暹罗军队控制占领区后,12月4日,明军攻占滨城州首府乔治市,这个有着漂亮建筑和整洁市容的城风景秀丽,是欧洲人在东南亚殖民地罕见的可与本土城市提并论的欧化城市。
滨城是马来明裔的主要聚居区,陷入的混乱英军在撤离之前来不及破坏港口船只以及重要的军事物资,但印度溃兵在英**官的纵容下大肆劫掠,纵火乃至杀人,给当地明裔造成重大伤害和损失,明军官兵见到同袍惨状后群情激昂,在第六集团军司令官徐骧上将默许下,对俘虏英军大肆屠杀。
据战后调查,共有约两万英军战俘被明军杀戮,5000参与暴行的当地土著和欧洲裔被集体枪毙并泼上汽油焚烧尸体,1万当地土著在随后服苦役,其中近八成病死。
为此,1920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明波万里】最新更新章节〖第493章 剑指南洋〗地址https://wap.275b.com/12_12913/512.html